做了14年小面包的菏泽蓝天蓝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转移业务重心:从2010年开始规模化生产牡丹系列产品。这个包装日益精致的小点心成为“吃货们”的“口中珍”。
另一个细节: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归一牛奶送奶车变了模样,它们从自行车或三轮车后座上绑的各种样式的奶箱,变成了统一标识、绿白相间的小三轮。
相同的是,国花宴牡丹糕和归一牛奶都在打造品牌;不同的是,牡丹糕在品牌初创期,归一牛奶已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菏泽食品行业,它们像菏泽本土品牌的两个标本,与其他品牌一起,肩负着打造菏泽名牌特产的使命。其浓郁的本土特色在品牌创建上有一定优势,但对外知名度小、规模小、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缺乏资金与人才、产品创新少也是这些品牌的现状。
菏泽食品企业剑指品牌发展
1988年,山东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创立;2004年,沙土商标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2010年,公司负责人王在良被授予“瓜子大王”;2011年,公司邀请影视明星张铁林为公司形象代言人,沙土瓜子知名度大大提高。
1992年,山东王光集团创建;1998年,王光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2年,王光集团开始“鲁西大黄牛保种养殖”工程建设。
1997年,银香伟业集团进入畜牧业;2008年,通过“从土地到餐桌有机循环乳业产业链模式”成果鉴定,同年,建设完成曹县鲁西南200万亩有机净土;2010年,该集团被授予“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企业”,同年获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2000年,山东鸿方缘食品有限公司开始打造绿色蔬菜基地;2001年被评为“中国名优食品”;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7年,成武酱菜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些品牌能使菏泽人产生格外的自豪感。在企业的坚持与努力下,它们甚至创立了行业规范和标准,成为品质卓越的代名词,一些品牌已初具“灵魂”。
银香伟业强调“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有机循环”,沙土瓜子的口号是“开心滋味,沙土情怀”,鸿方缘酱菜坚守“传统工艺、绿色健康”,本地食品企业纷纷树立鲜明的品牌特色,依靠不断提升的质量,不仅在菏泽获得了知名度,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一定认可。
众多本土优质资源仍“待字闺中”
在东明,王丙连烧牛肉小有名气,28味中草药、十几道烧制工序,店主王志安和家人守着一份祖辈流传下来的秘方,每日为饕客们奉上美食。由于制作正统、风味纯正,许多人专程从外地前来购买,王家烧牛肉甚至成为当地酒席的“标准配置”。
王家烧牛肉的传人有一定的品牌保护意识,这家小店早在1982年就上了软包装,1990年注册了商标。但由于资金、原材料及人员限制,直到现在王家烧牛肉还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另外,限于规模,王家烧牛肉的产品推广全部依靠食客们的“口口相传”。
菏泽本土产品中,许多产品与王家烧牛肉境况类似,它们被熟悉的消费者大加赞赏,但由于没有标准化的生产线、产品加工程度低,加之品牌推广少、缺乏定位,企业规模甚小,品牌知名度不高。据了解,在菏泽土特产商会中有40多家企业,绝大多数规模小,品牌运作能力差,有相当一部分还未实现标准化生产,专门出资为产品打广告的少之又少。开发区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主要靠“蹭会”打开产品销路,“现在产品还没上规模,想投广告也没钱。”
“菏泽大部分土特产经营者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许多很好的资源并未实现产业化发展,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生产,非常可惜。”经常与土特产经营者打交道的菏泽银座商城营运部部长薛允幕说。
资金与思路成品牌扩张拦路虎
据调查,菏泽土特产的销售主要依靠街头商店、特产店与大型超市,其产品形象多为礼品包装,代理商一般不超过二级,分有明显的淡旺季,多数影响力限于本地及鲁西南地区。“本地特产平时不太卖得动,厂家也很少来做活动、搞促销。”太原路上,一家超市营业员说。
几乎多年不变的产品组合也让消费者有些倦怠,调查中,许多消费者表示,菏泽许多特产产品形式缺少变化、包装单一,有些落时。“就拿熟食来说,同样是做牛肉,四川的张飞牛肉有各种口味,包装做得很精致,让人觉得上档次,但本地的牌子多少年了还是那样,不能适应消费者口感的变化。”薛允幕说。
“既想扩大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又受制于资金、人员,没有钱,没有专业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及品牌推广方面的人才,管理水平上不去,挡住了本土品牌的发展。”薛允幕说。
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企业主的认可,菏泽蓝天蓝食品有限公司杨经理坦承,要打造品牌,必须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实现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的成本,“好的想法付诸实施,需要成本,无论是标准化的生产线,还是品牌推广。资金跟上去,配套就会容易些。”杨经理说。
杨经理举了个很现实的例子,就食品行业来说,要实现对外出口,必须取得相应的食品安全认证,资质认证花费不菲,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不能取得认证,无法进入有一定门槛的大型商超,便无法实现突破。
(责任编辑:刘嵩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