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闪电新闻记者 郑茂生 冉令杰 王玉康 通讯员 刘翔云 王世光 菏泽报道
财政收入是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菏泽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9年的221.9亿元增至2021年的283.9亿元,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第1位,总量全省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9位,总量占全省比重提升了0.72%,实现了“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朝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菏泽提出的“后来居上”殷切期望阔步前行。
亮眼的财政数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近年来,菏泽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重大机遇,夯实财源基础。
“231”特色产业全面起势,两年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年均30%的增速膨胀,原定五年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高端化工产业形成了鲁西南千亿级石油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加速迈向四千亿级。
新动能不断积聚,纳入省重点项目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20.1%提升为25.3%。
基础设施加快突破,牡丹机场、菏泽高铁、内河航道等建成投用,鲁西新区获批,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硬环境。
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说:“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远。”经过艰辛探索,菏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奋起直追、再到跻身中游的精彩“三级跳”,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菏泽市财政部门树立“大财政”理念,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破解发展难题,开辟新兴财源,提升财政支出效益,实现了财政规模和质量双丰收,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两促进。
做大“蛋糕”,大力推进财源建设。
集中资源育财源。菏泽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财源建设工作。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市级平台公司出资5亿多元,收购相关企业主债权和担保债权,支持重点企业化解“担保圈”风险,积极参与重点企业“破圈断链”。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协调农业信贷担保资金10.3亿元,为重点镇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2021年,菏泽市20个重点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3.4%,高于全市24.1个百分点。全年争取新增专项债券201.1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33个;下达直达资金184.7亿元,支持教育、医疗、农业等民生项目300余个,有效发挥了投资拉动作用。做好部门协调,灵活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杠杆,支持产业加快发展。用好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杠杆”,全年新增农业信贷担保贷款1.1万户、金额65.7亿元,居全省第1位。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杠杆”,扶持创业主体1.3万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带动就业5.6万人。
扶持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各项政策协同配合,形成了“集中资源育财源”的合力,有效促进了重点税源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重点税源增势强劲,尤其是“231”产业全面起势、加速膨胀,全年实现税收82.2亿元,同比增长45.6%,高于全市税收增幅23.4个百分点。
菏泽市的财政增长是建立在严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的,2020年全市减免企业税费66.5亿元,2021年又新增减税降费16.7亿元。菏泽市建立起定期调度、信息共享、税收创新机制,提升税收保障能力和水平。2021年开展的办理不动产权证发放“消费券”活动,对办理一手房产权证的购房户,实行“消费券”激励政策,提高了购房群众的办证积极性。据统计,2021年菏泽市共发放“消费券”7943万元,办理交易数量11.2万笔,实现契税收入8.2亿元。
分好“蛋糕”,80%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
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同等重要。
三年来,菏泽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领跑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翻了近一番,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五年连增6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8%以内,城乡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体育、养老等各项事业均有明显提升。投资150多亿元,集结8万建设者,历时五年日夜奋战,完成了菏泽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黄河滩区居民迁建,14.6万滩区群众彻底摆脱黄患之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2022年2月16日至1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菏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打造“六个新菏泽”:繁荣兴旺的富强新菏泽、城乡隽秀的美丽新菏泽、安居乐业的幸福新菏泽、内外兼修的文明新菏泽、创新创业的活力新菏泽、安定安宁的和谐新菏泽,把菏泽建成鲁豫毗邻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总量指标争先进位、部分指标进入第一方阵、人均水平摆脱后进的全新跨越,奋力谱写后来居上的崭新篇章。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