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娱乐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新闻搜索
时政 | 生活 | 经济 | 教育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娱乐 | 图片
 菏泽新闻
牡丹区农机局三夏农机化工作服务掠影
2006-06-29 17:18:53
——牡丹区农机局三夏农机化工作服务掠影

李金旗  王凤起



2006年6月10日下午17时。

牡丹区各乡镇办事处的一份份麦收报捷书,陆续送到了区委书记尹玉明、区长丁志刚及六大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办公桌上。

据统计,今年牡丹区共投入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2432台,其中引进外地1305台,本区1118台,机收面积达94.6亩,机收率达到90.1%。麦收时间比往年缩短了3-4天,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同时,一个更大的喜讯通过电波从北京传来:

“牡丹区农机局被评为全国跨区作业先进单位。”

区农机局广大干部职工闻之无不欢欣鼓舞。

这是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换来的丰硕成果。

副省长来到麦收现场

夸奖牡丹区三夏生产组织得好

2006年6月4日早晨。

阳光灿烂,万里无云。

中外闻名的牡丹之乡,100多万亩小麦已进入蜡黄期。

麦浪翻滚,金黄色的麦田承载着农民的期望。

机声隆隆,一辆辆大型联合收割机,象一叶叶轻舟在金色的海洋中飘荡。

作为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今天山东省将迎来开镰收割的第一天。小麦种植大区的牡丹区也在这一天率先打响全省三夏生产抢收的第一仗。外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在现代麦客的驾驶下,大批量的来到牡丹区千里麦海中。

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就在此时来到了牡丹区。他带领省农业厅、农机办、农发行和粮食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市委书记陈光、市长赵润田、牡丹区委书记尹玉明、区长丁志刚的陪同下,来到了牡丹区三夏生产的麦收现场。

贾万志一行最先来到牡丹区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这个设在220国道边,牡丹区办事处地段的接机服务站,从凌晨四点已经接待了三批外来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贾副省长看到的是第四批,全部来自安徽省太和县,共有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36台。牡丹区接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有的对收割机和机手进行登记,有的对收割机进行检修。外地来的机手,有的从接机站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杯茶水,有的忙着填写表格,签作业合同,有的还在接机站临时医务所量血压、检查身体。他们人人手上都拿到了一张24小时“热线服务卡”,卡上写明了联系电话和服务内容。

贾万志副省长听取了牡丹区农机局局长黄惠敏关于今年牡丹区小麦机收情况的汇报。当得知为满足“三夏”生产所需,牡丹区设立了2个接机服务站,有计划地接受、疏导、分配外来机械,并为之提供作业信息、技术指导、机具维修、油料及零配件供应等全程跟踪服务时,贾万志连连点头,对牡丹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都司镇靳楼行政村麦收现场,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紧张地作业,三辆小型加油车也开到了地头。贾万志连连称赞这个措施好,既方便了群众,又扩大了销售,一举两得。贾万志还同正在收麦的村民进行交谈,了解今年的小麦收成、家中存粮及种粮补贴落实情况等。然后贾万志又来到机播现场,查看玉米机播情况。他要求一定要落实好国家对农机补助政策,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贾万志对牡丹区麦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菏泽打响了全省麦收跨区作业的第一炮,牡丹区委、政府对三夏生产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农机部门服务及时、到位,对本地机械和外来机械组织有序,充分发挥了机械化作业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夏生产关键在“抢”

牡丹区农机局备战麦收忙



俗话说:“麦熟一响,蚕老一时”。“三夏”是全年最紧张、最繁忙、最关键的季节,分分秒秒耽误不得,延迟不得。所以三夏生产特别是麦收关键在一个“抢”字上,无论是农民本身,还是各级政府都忙着“虎口夺粮”。

牡丹区农机局局长黄惠敏介绍说,在“三夏”生产的关键时刻,哪怕延缓半天,都会给农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她给我们回忆了1989年的“芽子麦”,这个令所有菏泽人一到麦收季节都难以忘怀的往事。

当时的牡丹区种植100多万亩小麦,秸杆挺实,颗粒饱满,丰收在望,农民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磨好了镰刀,碾好了麦场,做好了抢收的准备。

可是天公不作美,这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麦收赶在了雨窝里。一连10多天的阴雨连绵的天气,无论是拉到麦场里,还是长在麦田里的小麦都发了芽,就是脱粒以后的,也无法凉晒,有的还变质发了霉,结果是丰产不丰收,农民损失严重。

菏泽人吃了好几年的又苦又涩没有面筋的小麦面粉。

往事不堪回首,但却记忆犹新。那年丰产不丰收的季节,和当时的天气客观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外,当时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少,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确保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牡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麦收工作。区委书记尹玉明、区长丁志刚亲自过问,安排部署,并多次向农机局询问麦收机械调配情况。

牡丹区成立了以副区长张贵宾为组长,农业、农机、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麦收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促落实,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牡丹区农机局更是早做安排,精心组织。

先后组织了区乡两级10多期跨区作业机手培训班,请市局专家、本局技术人员及有关厂家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场讲课,使机手们掌握了机械使用和保养维修知识,了解了跨区作业常识和注意事项。

利用科技赶集、发放明白纸、走乡串户等形式指导农机户搞好了机具的维修,确保每台收割机都能以完好的技术状况投入跨区作业。

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械,严格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即号牌、驾驶证、行驶证齐全的机械及时发放《跨区作业证》,减少了机手在外地作业的后顾之忧。

组织人员到安徽、河南等地实地考察路线和小麦长势情况,与当地农机局签定双向派机合同,为机手提供详细、准确的跨区作业信息服务。

5月28日,牡丹区农机局专项培训跨区作业中介服务人161人,经考试考核,取得职业资格71人,进一步规范了中介服务行为。针对今年燃油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市农机局的直接安排下,协调有关部门,保证小麦联合收割机燃油供应,不限量,不加价。

区乡两级成立了“农机作业帮扶队”和“共产党员明星作业队”,优先为农村困难户、军烈属和外出务工人员家属抢收小麦,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工作放心,在家农民群众满意。



铁麦客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送出去引进来延长农民增收产业链



牡丹区农机局局长黄惠敏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80亩小麦,一亩收费40元,每天可收入3200元。一台机械参加跨区作业,可连续收麦25天以上,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纯收入能达到3.5万元。今年外出机械达到了682台,预计可增收2400多万元,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牡丹区吕陵镇的郭广斌,自家拥有两部福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一部欧豹-80小麦背负式收割机,农机固定资产达到了23万元,去年三夏纯收入达到了8万元。他还组织了18台收割机组成跨区作业服务队,每年“三夏”期间都到外省机收作业。由于收割价格公道,尤其是每年都为当地五保户、贫困户免费收割小麦,使牡丹区的农机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敬。

为了服务好这些新时期的现代麦客,为农民增收广开财源,区农机局对农机跨区作业工作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就叫响了“牡丹区农机跨区作业”这个品牌。每年的4月初,区农机局就由局长带队,到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临沂、枣庄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人员亲自到田间地头,走访当地老百姓,与当地农机部门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交谈,全面真实地掌握了考察地区的机收面积、机收时间、作业价格、作业地块以及作业环境优劣等情况,了解了当地的维修点、配件点、油料供应点等配套服务设施情况,就具体的作业事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通过考察,不仅为牡丹区的“铁麦客”们落实巩固了老阵地,又开辟了新战场。每年区农机局还专门为机手组织声势浩大的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市、区政府领导和市、区农机部门主要负责要亲自为他们送行。

返回后,农机局又及时组织召开机手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外地作业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外地农机部门的好的做法、经验,征求机手们的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区农机局一手抓本地机械的合理调度,一手抓外地机械的积极引进。利用区、乡两级农机协会,从安徽太和、河南沈丘、鹿邑、本省的高密等地引进大量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并派专车到省界迎接车队,一路护送到达牡丹区后,及时将收割机分派到中介服务人员手中,由中介服务人员帮助他们联系业务,帮助丈量面积,帮助收回作业费,负责处理纠纷问题,提供维修、加油服务,免费安排机手们的食宿,解除了外地机手的后顾之忧,使外来机手有“到了家”的感觉。

牡丹区农机局细致周到的服务,不仅为外来的机手尽快找到活干,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加快了牡丹区的机收进度,使当地的农民不为找一台联合收割机而到处发愁。



服务麦客事无巨细

外来机手宾至如归有活干能赚钱



今年的麦罢来得特别早。以往农民忙着打场扬场的景象不见了。打完场以后,到处大大小小的麦秸垛也不见了。李村镇的一位农民高兴地说,她的丈夫和两了孩子都在外面打工,每到麦收的时候,都要往家赶。可今年没有回来,只是拿农机局的热线服务卡,打了一个电话,就有人领着收割机到了她的麦田里,省时,省钱又省力。

2006年6月9日,李村镇黄河滩里的数万亩小麦由于黄河调水调沙,收获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区委书记尹玉明、区长丁志刚坐阵指挥,区农机局紧急从安徽调来了5台联合收割机,使小麦麦收顺利进行,没有受到一点损失。

农机局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不仅惠及了牡丹区的农民,外地来的机手更是称赞有加。6月5日早晨,来自河南鹿邑的十几位机手刚到菏泽长江路东段,农机局接机工作人员就给他们安排了早饭。其中有4位机手没有坐下。看着他们非常劳累的样子,局办公室主任朱洪涛问:“你们有什么事吗?”机手说“这几天活赶得紧,没好好吃过一顿饭,想吃油条,这里没有。”朱主任听后,二话没说,跑到别的饭店卖来了油条。“你们对我们太好了,照顾得太周到了,明年我会带更多的机手到你们牡丹区来!”

农机局开通的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随时接收和处理机手的投诉和求助,不管大事小事,保证在接到电话后半小时赶到现场。

6月4日一大早,安徽太和的一位机手向接机服务人员反应他的车三角带坏了,需买新的,接机服务人员派专车拉他到城里去买。

6月6日中午,农机局办公室同时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河南鹿邑的机手,电话反映他的车出了故障,菏泽又没有专门的维修点。一个是在何楼办事处作业的安徽太和的机手,电话反映说他的中原二号收割机高压蓄油泵坏了,在菏泽买不到配件,向农机局求助。农机局副局长邱书文饭都没顾上吃完,四处电话联系,几经周折,终于从单县请来了维修人员送来了配件,修好了机械,很快投入了作业。

6月7日凌晨1点左右,忙碌了一夜,已经处理好几个电话求助的管理站站长岳锋的手机再次响起,在马岭岗作业的太和机手在作业中与当地农民发生纠纷,被农民围困。根据他投诉的情况,岳锋站长马上拿起分机派机统计表,找到为其服务的中介人的电话,让他火速赶到现场处理,并连续打电话帮助协调,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电话中听到了机手的满意答复后,岳站长才放下心来。

广大外地机手满意地称“农机服务热线”是农机部门与农机手的“连心线”。他们用真挚的感情,优质的服务,不仅换来了机手的称赞,树立了良好的牡丹人形象,还为牡丹区小麦的收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6月4日,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了菏泽市牡丹区农机局跨区作业服务三夏生产的情况,这是当日晚间新闻联播头条新闻的场景:

记者现场:“这里是位于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的菏泽市,现在安徽最大的一支跨区作业队伍正从这里进入山东作业。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将有9万多台联合收割机转移到山东,对当地5000多万亩小麦进行抢收。”

主持人:“山东是全国第二大小麦生产省,今年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70万亩,其中优质麦达到了70%。为确保机收顺利进行,山东在全省交通要道设立了1400多个接机服务点,免费为机手检查身体,赠送防暑药品。同时,发放机收明白纸。”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农机局局长黄慧敏:我们每个作业队都派上了中介服务人,服务人帮助联系业务,并且还安排食宿,解决纠纷问题。保证让他们在我们这里有活干,有钱赚。

……

这是历史的记录,见证了牡丹区农机局党组和全体干部职工服务三农、支援三夏生产的生动事迹和珍贵资料。

这更是一种荣誉,是牡丹区区乡两级农机人员为了农民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在艰苦付出后,所得到的肯定和赞扬。

编辑: heze        

  上一篇:

  下一篇: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点专题

·英争论为撒切尔夫人办国葬
·以黎冲突使以色列经济损...
·四川重庆旱情加剧 当地积...
·陕西10人遇害特大杀人案
·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越境袭...
·发现号发射成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