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娱乐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新闻搜索
时政 | 生活 | 经济 | 教育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娱乐 | 图片
 教育
[复制]千里赴考 甘苦难与人说--对“高考移民”的调查
2006-06-14 08:57:42
□本报记者 王原 
 


  花万把块钱就办了“高考移民”

  6月11日,几经周折,记者在单县一机关宿舍,见到了周全有(化名)和他的父亲。6月1日,周全有和另外18名学生在家人陪伴下,从单县到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准备参加高考。6月5日被媒体曝光,他们被遣返回单县参加高考。
  刚刚考完3天,周全有显得很疲惫。他说,父亲跟他商量过此事,“近年到陕西、内蒙古、青藏等地高考的学生很多。为了能考个好大学,才走了这一步。”
  周父告诉记者,他是“听了孩子他姨的劝”。“他姨为了让在巨野读高中的闺女到北京高考,前年专门在北京顺义区买了套小房子,又花10多万元办了户口。去年外甥女以610分如愿考取北大,山东上北大要660分以上。这钱花得值。”周父在机关工作,拿不出那么多钱,碰巧有人联系到内蒙古高考,也就万把块钱,他就办了。
  今年3月28日,周全有和其他一些“高考移民”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民族中学进行了高考体检,之后又回到菏泽继续备考。
  6月2日,周全有他们到呼和浩特,准备参加高考。“没想到6月3日就出事了。”周父说,3日下午,办案人员为这些家长做完询问笔录后,安排专人送他们踏上返回山东的列车。

  诸多应对办法效果均不明显

  “菏泽市每年高考都有一些人缺考,最多时一所中学就有六七百人,缺考生中一部分已到其他地区高考,对此教育部门也十分头疼。”菏泽市招生办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根据媒体公布的数字,2006年全省71.7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缺考13192人。一业内人士分析:“近年全省缺考每年都在万人左右,不排除他们当中有一些是‘移民考生’。”
  单县一中是菏泽地区高中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之一,连续数年高考各项指标都是菏泽市第一。“每年高考成绩张榜,成绩单里得零分的,往往就是那些走了的学生。”单县一中一位副校长说。
  “去年有所中学一位班主任发完准考证后,发现有十几个学生没到,急得哭了。”菏泽一中校长王可正说,“学生突然走了,升学率上不去,奖金、晋级都受影响,能不哭吗?”
  为对付“高考移民”,菏泽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直在想办法。
  最早他们从外地学来一个办法:在高考前,学校和学生必须签订在本地考试的合同,并在公证处公证。“第一年还有点效果,可到第二年,一些学生看到第一年违约的学生在外地考取好学校,公证书就成了废纸一张。”曹县一位中学校长苦笑道。
  王可正说,一些学校想出新招,收取每位高三学生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保证金,但因学生家长不断向媒体和纪检部门投诉,此项措施亦很短命。
  随后,一些学校又将考生的身份证、户口本和往届生的高中毕业证收起来,想以此留住学生。菏泽市教育局还规定,高考前没有正当理由的,不给学生办理户口迁移证明。但后来发现,大量的学生一走了之,根本不搭理这些证明——外面有人提供“一条龙”服务。
  2003年,菏泽市教育局、公安局曾联合发布《关于维护高校招生秩序制止我市考生违反规定到外地报考的通告》,对已在菏泽市报考,又在外地报考的考生,一经发现采取立即取消其在本市报考资格等严厉措施。但当地警方承认,这个通告收效甚微。

  对“移民中介”尚难有效查处

  采访中,菏泽的教育工作者对高考移民态度不一。有的认为,“移民考生”到教育薄弱地区去参加高考竞争,侵害了当地考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滋生了教育腐败。有的则认为,高考移民客观上造成一定压力,促使在分配教育资源时更多考虑公平。
  不少高中教师反映,一些西部省区的民办学校,经常派人来联系,拉学生到他们那里参加高考,并帮着办各种手续,以提高升学率和学校知名度。
  办理“高考移民”的“中介”一般是原先通过“移民”到外地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因为对“移民”这一套熟门熟路,他们又回到家乡办理“高考移民”。但他们藏得极深,很难查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生在证据面前承认是“高考移民”,但哀求记者不要再追问,他们都表示:不会说出是谁给办的手续。
  菏泽市教育部门承认,很难有效打击这些“中介”,因为线索太少了。“高考移民”的各个环节都不会向外透露信息,有些家长即使被骗了钱财也不肯报警,他们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比如,拿山东和北京的总人口基数,以及今年北大、清华投放两地的计划来比较,山东考生的机会相差30多倍,这有悖于教育公平。
  有关人士介绍,目前的办法还是从户口上控制报考。山东省招考院今年规定,所有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同时报考的学生名单在报名结束后要公示,以便学生及家长监督。菏泽教育主管部门表示,只要接受地一方公示报考学生的名单,就能将这条路堵死。近年西部省区采取的措施也多限于这一层面。如新疆给全区的在校高中生“编号”,规定各中学一律不准接纳非本校学籍的考生报名等。

受高校招生计划存在地域差别所致,近年来“高考移民”不断出现,其流向一是大城市,二是西部边远省份。就此,您对高考移民的态度是
封堵
顺其自然
既堵且疏

编辑: 王静        

  上一篇:

  下一篇: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点专题

·英争论为撒切尔夫人办国葬
·以黎冲突使以色列经济损...
·四川重庆旱情加剧 当地积...
·陕西10人遇害特大杀人案
·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越境袭...
·发现号发射成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