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娱乐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新闻搜索
时政 | 生活 | 经济 | 教育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娱乐 | 图片
 教育
[复制]业内人士自曝“生意经” “招生代理”陷阱多
2006-06-18 10:49:14

    离高考结束还不到10天,形形色色的招生代理公司开始跃跃欲试(相关报道见本报6月14日文化新闻版《高考过了 “代理”来了》)。这些招生代理公司是如何“经营业务”的?他们和招生学校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链条?近日,一位曾在招生代理公司工作过、现在已经转行的人士,向记者披露了招生代理“行业”的一些“生意经”。

    利益驱动“校企合作”

    多种招数卖生源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与招生代理公司“合作”的高校中,民办高校占了大多数。近年来,由于民办高校普遍遭遇招生“寒流”,由此也催热了招生代理公司的“生意”。在利益的驱动下,这些高校也与招生代理公司开始了充分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具体招数:

    招数一:公司毛遂自荐,学校提供方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年的2、3月份,许多招生代理公司会带着专门制作的招生方案,主动找到高校寻求合作。当然,也有些生源困难的民办高校会主动找到他们。这些招生代理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点招生,专职为这些高校招生“服务”。代理公司从学校承揽业务后,为了取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往往会要求学校给他们办理相关证件,任命其为学校的正式工作人员。

    招数二:抛出回扣诱饵,教师学生齐动员。这位人士说,在招生代理公司和学校的共同“动员”下,许多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加入了招生代理的队伍。以北京某知名民办大学为例,学校在每年6月份左右,会动员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替学校招生,学生每为学校招收一个学生,所得报酬是500元—1000元;而教师也会被布置10到15个的招生“硬任务”,所得报酬从事先预支的费用里支付或扣除。据介绍,他们采用的招生方式主要采取“城市包围农村的方式”,即外派老师到各大省市设招生点,在一些无法设点的县区,则有学生“现身说法”。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光代理本校的招生,有的还代理多家。

    招数三:公司重金购名单,学校自然增生源。这位人士说,面对激烈的生源大战,早在每年3、4月份,有些民办高校就委托招生代理公司在各地搜索生源,这些招生人员往往采用“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的方式,也就是先把全国民办和公办职业中专、高中的学生全部摸查一遍,能捞上几“条”算几“条”,然后再锁定当地高中,通过关系从高中老师那里购买考生名单,每份名单会支付老师500元—1000元。待民办高校拿到考生名单后,会主动地给考生发放通知书。由于一家代理公司通常会代理多家高校的招生业务,因此,一个学生有可能会同时收到好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利用考生和家长心理

    虚假宣传花样翻新

    据这位人士介绍,为了招揽生源,招生代理公司和合作高校往往在宣传上大做文章。这些公司明白,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国家是否承认学历?师资力量如何?是否分配工作?住宿条件如何?”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招生代理公司与其“合作者”一起精心设计了不少宣传陷阱。

    手段一:不惜重金宣传,精心印制简章。许多民办高校为招揽生源,在宣传上不惜重金投入。在招生代理公司的网站上,往往可以看到许多民办高校声称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校园环境优美,而且印刷有精美的招生简章,致使许多考生和家长被误导。采访中,北京某计算机学院金融系的刘姓同学告诉记者,他们不少同学都是通过网站获知此学校信息的,入学时才知道学校仅有的教学资源就是某设计工程研究院后面的一栋教学楼,以及一栋陈旧的男女生混合宿舍楼。学生来报到时,学校还故意将校门口某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名字遮住了。

    手段二:虚假承诺就业,模糊文凭性质。有的民办高校招生简章上写着“保证100%高薪就业,保证在北京安排工作”等字眼,颇能吸引家长和考生的眼球。而事实上,这些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和帮助。还有一些学校,并不具备发放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但在招生简章上却声称自己有研究院;还有的学校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混为一谈;有些学校甚至声称,某些专业颁发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证书,实际上所发的只是这些学校单科的结业考试证书。

    手段三:吹嘘办学条件,夸大师资力量。有些学校办学条件本十分简陋,却声称自己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有些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上写着“学校拥有一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可实际情况是,这些学校虽然有一些知名高校的老师在授课,但大都是兼职性质;学校的教师有一部分是本校毕业留校任教的。

    这位人士说,近年来,招生代理之所以大行其道,说到底是因为适应了社会需求,也说明现在的招生制度、监管手段有漏洞。

    招生代理为什么会这么热?这股热潮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编辑: 王静        

  上一篇:

  下一篇: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点专题

·英争论为撒切尔夫人办国葬
·以黎冲突使以色列经济损...
·四川重庆旱情加剧 当地积...
·陕西10人遇害特大杀人案
·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越境袭...
·发现号发射成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