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娱乐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新闻搜索
时政 | 生活 | 经济 | 教育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娱乐 | 图片
 教育
今年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最高:"农学"吃香了? 
2006-07-18 09:12:00
   7月16日披露的一项调查称,2006年我国大学生学农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真的吗?

    这项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今年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78.38%,比第二名的管理学高出20个百分点,遥遥领先。

    本该让人欣慰的消息,为什么却使人难以置信?因为这和我们心目中农学的尴尬地位似乎不甚相符。就在三四年前,这样的新闻还不时见诸报端:农业院校喊渴,高考考生出现“背农”现象,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在相当多的地方,第一志愿报考农学的考生为“零”。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就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是农村考生,原本跳进龙门只为跳出农门,也畏“农”如虎。于是,农学专业便缩进了冰冷的角落,乏人问津。

    如今,当年不少并不情愿走进“农”门的大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却颇出乎我们意料。我们能否以此为证,说农学如今吃香了呢?

    恐怕还不到如此乐观的时候。

    是的,农学专业就业率高,确实与全国近些年来力促“三农”问题的解决,与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关。农村百废待兴,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学生大有用武之地。但也不能不看到,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求职门坎较低,恐怕也是农学毕业生就业较为充分的重要原因。

    就在这消息公布的次日,新华社报道了另一则民间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前一项调查做个注脚:陕西合阳县63岁的党宪宗通过长期观察和对110户农家的调查,反映农民供养大学生之累。合阳县每年约有2000余名农家娃考取大学,这意味着他们的家庭要被沉重的学费、债务拖垮。

    农学毕业生“吃香”的新闻,在这样的解读下,仍让我们有挥之不去的沉重。倘若贫困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仍然要以全家失去温饱、健康为代价;如果中国的农业科技及管理人员仍然清贫无助;如果农学仍然被几乎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所冷落,那么,仅仅是一个较为充分的就业率,很难让我们高兴得起来。

    谁都知道,“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解决,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能真正腾飞于世界,关系到我们这个农业大国能否真正实现现代化,关系到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如此沉重的担子,并不只是落在各级政府的头上,也在很大程度上要着落在农村知识水准较高的下一代肩头。农学的命运,是透视这一人群命运的晴雨表。

    如果有一天,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成就感、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成了令人艳羡的社会角色,一定会有很多考生郑重在第一志愿中填上“农学”二字。那时,就算农学就业率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而农学的地位才算真正提高了。(李泓冰)

编辑: 王静        

  上一篇:

  下一篇: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点专题

·英争论为撒切尔夫人办国葬
·以黎冲突使以色列经济损...
·四川重庆旱情加剧 当地积...
·陕西10人遇害特大杀人案
·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越境袭...
·发现号发射成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