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娱乐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新闻搜索
时政 | 生活 | 经济 | 教育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娱乐 | 图片
 教育
16年,老夫妇帮助500穷孩子  临终前入党
2006-07-23 08:33:00

  耿秋萍老人的背后是获得帮助的500余名孩子的照片。  记者 乔显佳 摄
  在记者采访过的众多慈善人士中,胶南市臧兴旺、耿秋萍这对老夫妇的行善方式比较“特别”——过去16年中,他们不仅自己救助了40余名濒临辍学的穷孩子,还动员身边人,为该市500余名穷孩子找到了资助者。
  为穷孩子举办“救助派对”
  7月22日,记者到耿秋萍家,看到她家几乎成了捐资助学的活动中心。小客厅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贴着500余名被救助孩子的照片。桌子上、床上到处都是有关的资料。
  75岁的耿秋萍老人快言快语。她说,善举始于1991年,当时她和臧兴旺已退休,随后加入市里新成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站”。当老夫妇把苦心收集的书包等文具送给孩子们时,许多孩子竟流下了眼泪。此后,他们的善举就一发而不可收。
  为了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信息,年届七旬的臧兴旺购买了“三大件”——摩托车、摄像机、照相机。他经常骑摩托车带着耿秋萍上山下乡寻访穷孩子。用摄像机、照相机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些影像资料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就认捐了其中7名孩子。照相机则用于给孩子们免费拍照。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们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用掉了100多个胶卷和50多盘录像带。为500多名穷孩子找到600多名资助者,其中老夫妇救助了40余名。臧兴旺还设计了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签章的“爱心助学光荣卡”,并给资助者和被资助者每人一张写有资助钱数及缘由的收据。此举深受资助者的欢迎。
  本月19日,耿秋萍又在家里为4名穷孩子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救助派对”,邀请资助方和有关领导参加。耿老介绍,2005年,为帮助一名孤儿大学生上大学,她甚至前后找到了10名资助者。
  “帮助一个孩子,就少一个文盲。”耿秋萍和臧兴旺认准了这个理儿。
  一个不能遵守的遗愿
  采访中,两张分别摄于1994年、2002年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耿秋萍时隔多年穿着同一件上衣。而据了解,臧兴旺更是10年不换一件褂子。
  在保证吃饭之余,他们将全部退休金都捐了出去,以致在臧老去世后,只好由3个儿子每人拿出5000元,加上各界捐助的5000元才购买了一处墓穴。
  2005年9月21日,臧兴旺因病去世。弥留中,心疼老伴的他留下遗愿:“以后不要管(孩子)了,牵线搭桥就行了。”但是,这样的遗愿哪能遵守啊,几天前,耿老刚刚对一名遭家庭变故的准大学生开始救助。“他还说‘你看着办吧’。”耿秋萍如此解释。
  临终前完成入党心愿
  2001年12月,儿子臧家伟在帮着整理学生档案时,一长溜落款为“嘉宾”的救助人,引起了他的好奇。当他问是谁时,耿老以“人家”简单回应。而实际上,在耳闻目睹之后,臧家伟等兄弟对二老的行善之举心知肚明,有时候还出资帮助他们救助更多的孩子。
  每当整理500余名孩子资料时,75岁的耿秋萍老人眼睛里就会流露着宽厚和仁慈。采访中,她指点给记者看:“这个考上大学了,这个已经工作,这个也考上大学了……”
  2004年12月21日,是一个令两位老人难忘的日子。上午,在胶南市人民医院保健楼的一个病房,他们完成一个夙愿。在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老干部局等单位领导的围绕下,吸着氧气的臧兴旺和老伴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入党。那一刻,时年75岁的臧兴旺热泪盈眶。

编辑: 王静        

  上一篇:

  下一篇: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热点专题

·英争论为撒切尔夫人办国葬
·以黎冲突使以色列经济损...
·四川重庆旱情加剧 当地积...
·陕西10人遇害特大杀人案
·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越境袭...
·发现号发射成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