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孝心无价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杨秀庭 2009-06-22 17:30:00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本文讲述的孝子,是一名高位截肢的重度残疾人,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孝亲敬老的颂歌,这种孝是至孝,大孝。

因为一次意外,更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困窘,20年前,苗家少年潘前便成了一个高位截瘫患者,在遭遇妹妹被拐卖他乡,父亲突然辞世的严酷打击后,面对年迈多病的母亲,他毅然承担起赡养的责任。15年来,他坐在轮椅上,一边与病魔作顽强斗争,一边学技术谋生,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辛劳和汗水,帮助母亲几次闯过了生死关,由此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颂歌。

他就是“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敬老之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十佳道德模范”,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培寨村35岁的苗族农民潘前。

 

父亲的眼泪让他明白男儿的责任

2009611上午,锦屏县敦寨镇培寨村“轮椅孝子”潘前驱车35公里,把病重的母亲送到锦屏县人民医院救治。在县医院,潘前推着从别人那里买来的旧轮椅忙前忙后,给母亲办理入院手续,他的拳拳孝心,打动了人们的心,敦寨镇笋屯村青年农民胡玉民用自己的面包车义务接送潘前母子,锦屏县残联的领导给他送来了一辆新轮椅,县妇联和宣传部的几名干部职工当即向潘前捐助500元。

潘前的母亲杨春娇今年已是77岁,由于长年操心劳累,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脏病、肺气肿、肺心病、老年性支气管炎、胃炎等多种疾病,目前已经出现心功能衰竭,身体非常虚弱,5月中旬在镇中心医院住院时,医院已经下过病危通知书。最近一段时间,潘前每天除了做手中的活计外,还要给母亲煮饭、洗衣服,同时还要筹钱送母亲转到县医院治疗。

19748月,潘前出生在锦屏县敦寨镇培寨村的一间简陋木屋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贫寒的家庭让这个当家人倍尝艰辛,白天他把自己捆在土地上,晚上又操起做木匠的工具打制桶、盆等,拿到集镇上卖得些钱补贴家用。有父亲严格的管教,加上自己的聪颖好学,小学毕业时,潘前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锦屏中学,成为父母和村里的骄傲。然而就在他15岁那年,一场重病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是1989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潘前和同学到学校外的清水江边洗衣服,一艘汽垫船从下游快速驶来,在江面上掀起了层层波浪,他和同学急忙往后避让时,在河滩上滑了一跤,河沙和杂物嵌进他左脚大拇指皮下。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潘前正在教室做作业,突然感觉到背部一阵阵疼痛,一周后疼痛加剧,已不能下地行走。同学的父亲背着潘前到锦屏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脊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并广泛粘连,必须马上手术。潘前的父亲得到消息后,向亲友供了300元钱急匆匆往县城赶。可是,仅有的300元钱连手术费的一半都不够,面对急需手术的病儿,潘昌财这个在部队流过血掉过肉都不掉泪的汉子,此时流下了眼泪。后来向亲友借贷,潘前在县内做了两次手术,但效果并不理想。他在手术后连续高烧昏迷77夜,有人劝潘昌财找架板车把奄奄一息的潘前拉回去算了,潘昌财说只要儿子还喘气,就要想办法救他。潘前苏醒后,看着每天急得快发疯的父亲,他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父亲卖了家里的耕牛和几担谷子,凑了800元钱,又背着潘前辗转到湖南省洪江市人民医院求医。医生看了病历并给潘前作了简单的检查后,劝潘昌财不要再在手术治疗上浪费钱财,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潘前全身二分之一的肢体已经没有知觉反应,听医生这么一说,父亲像似突然被什么器物击中了一样,他情绪缴动地苦苦哀求医生收治儿子,当医院院长再次拒绝他的请求后,潘昌财抱着儿子在医院门口嚎啕大哭起来。

退学回家后,潘前一边治病,一边自学,他期盼着有朝一日病好了,能够继续上学,去追寻生命中的希望和梦想,然而,医生的一席话和父亲的哭声,让他明白自己的梦想破灭了,剩下的是寒透心骨的痛。

回到家里,潘前躲进自己昏暗的房间,他成了一个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高位截瘫者,连出入房门,上下床都要家人照料。父亲为了锻炼潘前的适应能力,用破皮球做成一个垫子,垫子上的4条绳子交叉挂在肩上,让潘前借助两根小板凳在地上挪。

一个文质彬彬的翩翩少年,突然变成了只有靠双手才能挪动几步的“家庭包袱”,潘前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他曾经想自杀,甚至试着去触摸床头电灯的电线。

父亲的突然辞世,改变了他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

1992年盛夏的一天中午,父亲突发脑溢血,病情急剧恶化,潘前倚靠在父亲的床前,哽咽着对父亲说:“爸爸,我这辈子报答不了你的恩情,如果有下辈子,让我再报答你吧!”父亲拉着潘前的手说:“先文(潘前的乳名),我不能再照顾你了,你是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你要坚强地活下去,你只要活着,就是对家人最好的报答。”

那一年,潘前18岁。坐在床上哭了两个晚上后,他向母亲提出,想自己做一点事。从那时起,一个愿望在潘前的心中变得越来越强烈,养活自己,赡养母亲,成了他卑微却现实的人生理想。

母爱的力量是他生存的动力

潘前的家原来住在寨子后面,距离街上有一华里,他请求亲友去镇上的机关和学校借旧书报给他读,当地一名青年教师还给他送来20多册文学名著,这些书籍,为他打开了精神世界的另一道门,他开始了文学创作。在家里,他学编竹篮、做红蜡、学补鞋、学写春联、学修打火机,还请人背到河对面的笋屯村学修手表,记不清有多少次,篾刀划破了手指,红蜡烫伤了皮肤,在出门下坎时常常摔得鼻青脸肿,痛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都咬牙挺着。有人见他很辛苦,就介绍他去学算命,被他拒绝了。他一边努力学习写作,一边想方设法自谋生计,默默地忙碌在自己窄小的天地中。

潘前的母亲由于长年操心劳累,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脏病、肺气肿、老年性支气管炎、胃炎等多种疾病,身体非常虚弱,平时很少出门,潘前便承担起照顾母亲饮食起居的责任。他每天除了做手中的活计外,还要给母亲煮饭、洗衣服,有时还要熬药甚至给母亲洗脸喂饭。当潘前给母亲洗脸时,老人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杨春娇今年已是78岁,潘前说:“我和母亲的关系与一般人的母子关系不一样,我们是互相依靠,哪一方坚持不住倒下了,对另一个人都是致命的打击。”母亲也常常对人说:“我这个崽都成了这样(残疾),还要辛苦照顾我,他太苦了。”

1996年夏天,潘前因为褥疮感染及胃部出血住进镇上的医院,母亲为了给他筹措医药费,不仅东挪西借,还到镇上的冷饮店赊冰棒去卖。她走村串寨,常常累得筋疲力尽。每当看到母亲疲惫不堪的样子,潘前的心里就像刀割一样难受。一天,母亲早早招呼潘前吃饭后就去卖冰棒。中午天气突变,下起了瓢泼大雨,母亲因为没有带雨具,不仅被淋得湿透,还因为路滑,不小心跌了一跤,大半箱冰棒抛散在泥地里。母亲回到家里,又气又急,母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

那几年里,潘前写出了700多篇习作,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30多篇散文,成了当地的“农民作家”。但是,精神上的收获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上的实惠,尽管他更加辛苦地做手工活,由于治病,家里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他所有的努力终难以维持他和母亲最简单的生活。

为了生存,潘前不得不放下笔,开始自学家电维修技术。然而拜师学技并不顺利,几次求师都被拒绝,原因是他适应不了家电维修工作。潘前的执着和一片浓浓孝心,终于打动了镇上的一位师傅,免费收他为徒弟。他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无论下雨下雪都早早推着轮椅来到师傅的店子,他就是靠那种钻劲,在和师弟合作开一间家电维修店两年后,他又靠自学搞起了手机维修。几年的苦学和艰苦经营,使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手机家电维修师傅。

“要是没有潘前,他的母亲早就死了。为了母亲,他半夜都推轮椅上街买药,得一分钱都用来给母亲治病,像她这样孝敬老人的非常少。”潘前的邻居杨长花老人说到潘前,总是赞不绝口。

黔东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耿生茂自己掏钱购买一辆轮椅送给潘前,“潘前孝亲敬老的故事让人钦佩,这种孝是大孝、至孝。”耿部长说向潘前赠送轮椅,是表达向这位轮椅孝子的敬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潘前用坚强的意志诠释着最朴实的亲情。

潘前至深至爱的孝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0518,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潘前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名入选者,获得“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同时被授予“全国敬老之星”;20073月,潘前被推荐参加 “联通杯”2006年度感动贵州十大新闻人物评选,获得提名奖;20085月潘前被黔东南州表彰为“十佳道德模范”。

妹妹的挫折烙下他一生的伤痛

潘前生病后,为了给他治病,家中债台高筑,懂事的妹妹潘成花还未上完小学,就去给别人当保姆,照看一对孪生小孩。这在家人的心中,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潘前知道,妹妹还是一个孩子,因为他的病,妹妹才不得已离开学校。然而,更令人扼腕叹惜的是,年幼的妹妹想多挣些钱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1990年她跟随别人到沿海地区去打工,一去就是几年,音讯杳无。

1995年,离家几年的潘成花,突然回到家中,一家人既悲又喜,喜的是几年分离终于相见,悲的是女儿早于几年前即被人拐卖到天津蓟县农村,被迫嫁给比她大许多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直至生下子女后,才找了个机会逃回家中。此时父亲已去世几年,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和仍就坐在轮椅上的哥哥,妹妹不由悲从中来,抱着母亲和哥哥哭成一团。那种情景让潘前悲不自胜。

善良的妹妹在家里住了半年后,又带着母亲和哥哥的牵挂,只身回到天津蓟县的那个家。临走前,妹妹对潘前说:“哥哥,你身体不方便,还要照顾妈妈,真难为你了,妹妹没有能力为你分担家里的责任,却要你替我尽一份孝心。我这次去,不知道哪年才能回来看你们。”妹妹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一晃又是十四年,妹妹一直没有回来过,在妹妹写的家信中,有一个主题让潘前特别难爱,妹妹说想家,想妈妈和哥哥,可是她没有路费。妹妹的那些话,成了潘前心中无法抚慰的伤痛。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母亲香甜的睡着了,潘前就取出妹妹的信,一遍一遍地读,直到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双眼。“好在母亲不识字,不然她看到那些不知浸湿过多少次泪水的信纸,会很伤心的。”潘前在日记里写道。

这几年,潘前不断给妹妹寄母亲和自己的照片,他总是劝妹妹再苦也要挺过去,他还答应妹妹,等攒够了路费,要带妈妈一起去天津农村看看妹妹生活的地方,看看妹妹在那里生活的样子。这些年里,潘前除了挣钱解决他和母亲的吃饭问题外,大部分收入主要用来给母亲治病,而他身上的3处褥疮,最深的一处已向内溃烂4厘米深。由于没有钱,他只能每天用酒精进行简单的消毒,已感染的伤口正在继续溃烂。每当伤口感染时,他就高烧不断,浑身颤抖不止,只能依靠吃去痛片来减缓病痛,然后又咬牙继续工作。

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份新的责任,那就是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够和妹妹再见见面,他知道那也是母亲和妹妹的心愿,因为他答应过妹妹,要替妹妹尽一分孝心。而对于潘前的母亲,一个多年来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也许这才是生命里绵延不熄、至亲至情的孝心。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有钱把母亲的病治好,然后治自己身上的褥疮,他害怕自己顶不住了,那对他的母亲将是致命的打击。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小轿车“闪腰”...
拆黄河浮桥 迎调...
世界献血者日:...
月嫂培训(图)
铲除罂粟(图)
轿车自燃(图)
社区话题热点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 包子和馒头之恩怨
· 东明-菏泽 “2元”[讨论]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