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绘就时代画卷 菏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7-10-18 11:38:00 来源: 鲁网 作者: 王本法

  济水所汇,菏水所出,南有“菏山”,北有“雷泽”,故赐名菏泽。天下之中,千年文化。在工业文明冲刷农业文明的二十世纪末,菏泽由丰饶的平原沃土澶变为山东深度贫困地区。从此,脱贫攻坚,成为“挂”在各级领导心头的一件大事。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2017年4月,上任不到一周的省委书记刘家义到菏泽调研脱贫攻坚,并于8月初在菏泽主持召开全省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戮力同心,埋头苦干;风雨无阻,昂首向前。如今的菏泽大地,扶贫的浪潮在这里翻涌,脱贫的春风吹遍每一处角落。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滩区迁建如火如荼,党委政府、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正奔忙于脱贫的第一线、最前沿,扶贫绘就的时代画卷正绽放出流光溢彩……

  誓拔穷根,戮力苦干,让自食其力者有其食

  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挣,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

  王常元是鄄城县大埝乡冀庄村人,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右腿萎缩,系肢体二级残疾。自从承包扶贫车间以来,他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还帮助20多名工人、12名贫困户找到致富好出路。他说:“有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有政府的帮扶好措施,走在脱贫路上的我,有信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共同奋斗、共同致富。”

  牢记总书记嘱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实施了“一户一案”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一人一岗”就业扶贫,脱贫攻坚终结硕果。

  全市已建成扶贫车间2826个,在建1486个,年底可建成使用4312个,实现有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直接安置和带动235245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57685名群众脱贫。跨地区劳务输出贫困人口4.7万名,优先安排2.4万名贫困群众在公益岗位就业。

  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一张张笑脸格外灿烂,自食其力者最美。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扬帆起航……

  滩区迁建,挪移穷窝,让居无所居者有其屋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迁建工程,也是滩区百姓盼望已久的工程。

  今年5月6日,刘家义书记在东明县黄河滩区调研时明确提出“绝不能让滩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这是对滩区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干事创业的使命担当,也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果而应有的理论自信、实践自信。

  “我这辈子盖了五次房子,从土墙到砖墙,淹塌了盖,盖了再塌,一辈子的钱都用在了盖房子上。”回忆起水灾,东明县长兴集乡枣营村村民刘进涛眼睛里有些湿润。

  竹林新村是东明县滩区居民的“新家”。放眼望去,一座座二层小楼平地而起,村台上,统一外观样式的两层楼房错落有致,水泥硬化过的主街和两旁胡同平坦而干净。周边5个自然村5000多名村民正在陆续搬到这里。

  竹林新村只是黄河滩区迁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将黄河滩区群众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共计划建设村台28个、外迁社区6个,涉及8个乡镇、146953人,其中贫困人口25667人。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以高昂的斗志、一往无前的勇气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从根本上解决滩区14.7万群众安居及生产问题,彻底圆了滩区群众的“安居梦”。

  健康扶贫,治病济困,让鳏寡孤独者有其依

  疾病与人类相伴而生,吞噬着人类的健康和财富,制造着家庭的苦痛和贫穷。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比例最高,返贫率也最高。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健康扶贫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如何才能彻底摆脱“因病致贫”这个拦路虎?答案是:只有治好“病根”,才能拔掉“穷根”。

  “没想到专家直接来到了家门口,像我们这些年龄大的想看病进个城都难……”日前,在定陶区扶贫办开展的 “百名专家下乡镇、贫困人口大义诊”活动中,陈集镇贫困户郭振玉拉着区人民医院专家的手激动地说道。

  为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全市先后投入健康扶贫资金3159万元,构建健康扶贫六道防线,破解“因小病致大贫,因大病再返贫”的难题。

  如今,贫困户只要拿着健康服务卡,就可享受“先治疗、后结算”的付费模式,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从根本上保障了贫困群众“病有所医”,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继往开来,逐梦奋进,让心思天下者有其行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应民意。使命如山,步履铿锵。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全市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数据统计显示,2014至2016年三年全市减贫118.7万人,今年计划再减贫39.92万人。

  数字背后,与一支能征善战、坚持不懈的扶贫队伍紧密相关。创建“横到边、纵到底”扶贫工作体系,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全市共成立市、县部门扶贫工作办公室731个,5755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1名扶贫包村干部和1名扶贫联络员。市、县、乡、村扶贫工作人员由1918人增加到14111人,是过去的8倍,形成了“市级牵总、县区负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村为重点、工作到户、责任到人”的全覆盖工作体系,实现了由市到村“纵到底”“不断线”。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寒来暑往、从不停歇。建立专项督导机制,坚持开展“解剖式”明查暗访,先后组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驻村帮扶、扶贫车间建设等集中专项督导与暗访检查35次,走访238个乡镇、506个村、2732户贫困户。

  在人来人往的村级主干道,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每一寸土地不曾忘记,这支迎难而上的扶贫队伍,为了履行对人民群众至上的承诺,用真情播撒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践行了扶贫人“舍小家、顾大家,夙夜为公、鞠躬尽瘁”的铮铮誓言。

  广袤无垠的大地,蔚蓝澄碧的蓝天,此刻愈发温暖庄重纯洁。脱贫攻坚的号角激活了这片热土潜伏良久的动力和青春,人们的心态年轻了,步伐矫健了,他们和大地同频共振,正在绘就脱贫致富的最美时代画卷…… (通讯员 王本法)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