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从学军扎根农村 引领群众实现脱贫梦

2019-01-03 10:50:00 来源: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 作者: 徐德波

走访慰问村里老党员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1月3日讯(记者 徐德波)自2017年2月驻村以来,山东省国资委选派军转干部从学军,到省级贫困村巨野县六北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两年来,为解决村级发展难题,他着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同时扑下身子扎根农村,尽最大努力帮助村民解决身边一桩桩“小事”,并把发展产业项目作为精准脱贫的主抓手,激发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取得明显成效。昔日的“薄弱村”正转身变为一个基础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秀美、生机盎然的村子。

  紧抓党建,引领贫困村走向脱贫之路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六北村是鲁西南一个典型的纯农业贫困村,村民靠天吃饭,人多姓杂,原来的村班子涣散如沙。在从学军驻村前,六北村648户,2184人,其中贫困户67户,贫困人口137人,党员33人,村干部4人,村集体收入为零,村内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排水设施,雨季低洼处时常倒灌入户。

  生产条件不足,以种水稻为主,发展基础薄弱,六北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村里致富能手极少,创收渠道单一,增收致富基础较差。“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村里没有一好班子,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从学军深入群众调研后认为,脱贫攻坚要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切入点,从党建着手打开扶贫工作突破口,着力在夯实责任、建强堡垒、育壮队伍、发挥作用上下功夫。

  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为了给村里建一个“硬班子”,支委选举时,从学军把村里30多名党员召集在一起动员,带领党员大声宣誓入党誓词,并要求党员“三讲一保”:讲党性、讲公道、讲团结、保稳定。从学军谈到党员要带头讲纪律树正气,不要因为两包烟、两瓶酒,一筐鸡蛋、一桌饭给党抹黑。当外边的广大群众听到从学军的动员讲话后,掌声经久不息。

  村委选举时,从学军要求村民要“三个一定,一个敢于”:一定要遵守纪律;一定要选准人;一定要有公平心;要敢于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在他的撑腰鼓劲下,现场气氛群情激昂,不仅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村两委班子,还在村里树起了正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代表党组织形象,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主阵地。”从学军多方争取资金,建设规范化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如今,走进建筑面积达646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楼,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

  围绕“学党章上党课、抓制度强队伍、带作风树正气”,在从学军的带领下,全村每名党员胸前佩戴党微,党员家的门牌上公开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激发了党员参与乡村治理、开展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为凝聚村里党心民心,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广场舞、开展唱红歌跳红舞等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六北村战斗是鲁西南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出身的从学军带领村班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修建起纪念碑以及展室,教育全村人民铭记历史,爱党、爱国、爱家。六北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发说,通过抓党建,增强了全村党员的身份认同、模范作用,不仅有效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村里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为六北村的可持续发展,储备组织保障、人才支撑等内生动力。

  “扎根”农村,办实事,得民心

  和从学军走在六北村的大街上,不时有匆匆而过的村民跟从学军打招呼:“从书记,中午到俺家吃饭呗!”“从书记,有空来家里坐坐,有件事想你给出出主意。”驻村两年,在村民心目中,这个省里来的扶贫干部俨然已成为六北村的一员。

  为了方便群众联系,他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发到村民手里。从此,他的手机就成了“便民热线”。为了宣讲政策、制定帮扶措施,田间地头、群众家里都成了他的“办公室”。他与派驻单位领导多次慰问老党员、贫困户,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贫困户冬季取暖、老百姓家庭排水,残疾人等级评等。村里贫困群众李树柱说:“从书记来俺家,比俺闺女来的都勤!”

  从学军认为,在六北村驻村以来,他解决的大多是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些小事直接关乎群众的幸福感,干扶贫工作就需要有担当,要到农村扎下根去。”从学军不仅人在六北,心更在六北,村民连他的脾气秉性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从书记性格刚强,眼里揉不进沙子,干事不含糊。”

  今年7月6日凌晨,巨野县普降大到暴雨,六北村地势低洼处,不少群众家里雨水倒灌入户,土坯房漏水严重,有的甚至存在坍塌危险。面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从学军冒着暴雨冲出住所,及时联络两委干部,挨家挨户查看水情,并把老人转移到安全住所。70多岁的贫困户张才祥家里积水半米多深,倒灌房屋内,十分危急。正当他急切欲求救亲邻时,开门却看到从学军和几个村干部正匆匆赶来。转移、疏浚、排水……从学军和村干部党员一直忙到天亮。

改善六北村道路设施

修建村内排水设施

  为改善村容村貌,两年来,从学军多方争取资金,为六北村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190平方米,购置全新的办公家具和医疗设施,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题。过去村民道路年久失修,从学军协调上级资金,硬化道路近4公里,胡同7公里,全村实现了户户通,遇到下雨天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走“水泥路”。此外,他积极协调教育部门美化校园,改建了学校大门、院墙160米,争取社会组织为学校购置了25台电脑及体育器材等,并开展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

  走产业脱贫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从学军认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产业实现产业振兴,才能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管长远”的作用,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两年来,从学军带领村两委投资修建了水渠、农田小桥、晾晒场,打机井22眼。建设了康丰生态园,为村里的乡村振兴以及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投资55万元扶持种植、养殖及村办企业,引导村民发展规模化产业,形成养殖种植产业链,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建设生态园推进乡村旅游

  六北村的种地大户郭西现、郭卫华和郭红军,被村民称为“能人”。 从学军为他们成立了康丰合作社,并鼓励他们在500亩土地的基础上分别在去年和今年又流转土地500亩和600亩,流转土地占六北村土地总面积的2/3,并在多处考察的基础上进行莲藕和鱼、莲藕和泥鳅种养,以及水稻和龙虾、黄鳝种养等,今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引进产业项目光伏发电,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纳入分红范围

  鲁西南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光伏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非常适合当地贫困家庭。从学军利用扶贫资金为村里投资了100万元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纳入分红范围。”从学军说,项目运行后,所有收益帮助贫困户脱贫,人均分配3000元以上。

  针对村里优质耕地多、适合种子培育的实际,在从学军的牵线搭桥下,年初北京农业大学经过多地考察,确定在六北村建立种子培育基地。每上一个产业项目,都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岗位。“在这里打工每天能赚80元钱,可以为家庭减轻负担。”贫困户宗克明父子长期在种地大户打工,年收入在两万元,父子俩通过勤劳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从学军说,他到村里时贫困户是67户137人,两年时间全部脱贫。

  “有了产业带动,贫困人群的脱贫脚步就会迈得扎实而有力。以乡村振兴产业带动,才能筑牢群众脱贫根基。”从学军说,一个个相继建成的产业项目,不但为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和贫困人群提供增收渠道,也辐射着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