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棂星门的“看门人”:历经3000年,“绣”在城市发展中

2020-10-19 07:23:21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赵念东 王立新 隋启良

▲在成武县规划建设中被保护下来的棂星门,建造于元代,全部为石结构,雕刻精美。

▲永顺路上保存下来的红旗剧院,成为成武县一张名片。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王立新 隋启良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我就是今天的主角,一座位于菏泽市成武县文庙旧址前的元代棂星门。在成武县,我有一个很大的家族,从石器、陶器到文物古迹,再到文化遗址,他们的年代横跨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今天,我就讲一下我们家族在成武历经3000年的故事。故事时间跨度有点长,茶水、点心自备。

  每一处古迹都有标识牌

  “城,成于武王”。孕育我们的这座城市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弟于郜。郜国建都于成武老城,开启城市建设之始。秦时置县,文化资源丰富,仅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址境内就有59处,其中的家庭成员分别有石器,陶器,骨器,铁器,瓷器,铜器,玉器,古钱币等多种类别,这充分显示了创造出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也成就了成武县古老灿烂的文化。

  3000多年,我们与这座城市“风雨同舟”,见证了它的兴衰,朝代的更迭。新时代的成武县,居民区内许多房屋摇摇欲坠,布局杂乱无章,街巷九曲十八弯,被戏谑为“小偷来了都迷向”的地方。2016年12月,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我们的集中聚集区——古城街实施棚户区改造。

  成武县责成文化部门先是对我们进行排查,筛选出一批年代久远、建筑规整、文化内涵丰富、历史特征鲜明的古建筑、古遗址。政府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最后确定保留有特殊文化元素符号的元代文庙棂星门、成武明清县衙、清代吕氏民居、民国时期国民女子学校、红旗剧院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及一批古树。由于主角光环,首先细说的便是身处闹市的我:棂星门。

  我叫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石质结构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经过我的一番描述,明白我身价不菲了吧。

  我位于成武文庙旧址,老城区中的“CBD”。后来成武实施棚户区改造,一度担心地位不保,未曾想被完全保留了下来。

  说起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代。身体由全石打造,四柱三门式的建筑风格,中间横梁用双钩雕法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雕刻精美,美男子一枚。两侧立柱正面刻有对联,“配天地而为三千古一圣,并君亲而为五万世一师”。

  作为成武文庙的附属建筑,我眼看着文庙建成后又经过多次重修,惜毁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仅剩下我在诉说着成武文庙的历史。

  如今,成武县为了护我们周全,责成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每天巡逻看护,并落实到每间房、每棵树,同时计划为我们中的每一处古建筑、古树等都安上保护标识牌,保护力度很“贴心”。

  3.6亿元保护一座寺

  我在成武文物里能站上“C”位,下面出场的位于成武县白浮图镇的吉祥寺,可称得上“腰缠万贯”呢。

  吉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是清道光庚寅《城武县志》记载最早的佛教寺院,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沧桑,唯有一尊仅存的释迦牟尼石佛,佛像高七尺二寸,重约5吨,为南北朝时期雕像。据民间关于该石佛来因的传说是:“南朝齐永元二年,时发洪水,佛祖乘水漂来,嗡嗡有声,驱退洪水,化为石佛,坐落于此,永保此地免遭灾祸,世世代代吉祥安康”。

  唐大历七年,受当朝统治者推崇,吉祥寺得以重修扩建。一直到元代,它身披各种荣耀,寺建筑宏伟壮观,有天王殿、金刚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禅堂等,寺院碑碣林立,古木参天,特别是白色佛塔尤为显眼,傍其而居的村庄也因其命名为白浮图。元代时,聂尚书(佚名)又重修该寺院,吉祥寺被改名为聂家寺。

  世间万物有兴则有衰,佛教经过“三武一宗灭佛”之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它逐渐衰落了。

  吉祥寺总是幸运的。近年来,为切实保护好这一文化历史产物,白浮图镇以吉祥寺为依托,增加投资3.6亿元,把省道348线与寺庙南北贯通起来,积极修建了吉祥文化大街,整个大街占地140亩。同时在寺院大门前拟修建一个占地30亩的文化广场,广场将建有凉亭、雕塑、喷泉等文化娱乐设施。整个街道将集衣、食、住、游、购、乐于一体,街道两侧全部进行美化、绿化、亮化。

  吉祥寺,获得了新生。

  高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相比较我与吉祥寺的“风餐露宿”,藏身于县博物馆内的家族成员可谓“养尊处优”。成武县博物馆是一个县级博物馆,但是它收藏的文物已达两万余件,文物年代横跨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其馆藏包括石器、骨器、蚌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玻璃器、书法、绘画、古籍、古钱币、石刻、石雕等多个类型,尤以青铜器、石刻、古钱币为特色。门类齐全,种类繁多。

  在博物馆金石展厅,有三通唐宋时期的“佛说父母恩重经碑”。这哥仨所属年代分别为唐元和六年、五代后汉乾祐元年、宋太平兴国九年,其中刻于唐代元和六年(811)年的经碑,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佛说父母恩重经碑,内容和宋太平兴国九年碑同属一个版本,可互补。行文自左向右排序,为古代碑制所鲜见。毫无疑问,这哥仨又是高干子弟,地位非同一般。

  为有效保护馆藏的我们,2018年4月,成武逐级申报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保护项目经费132万元,这也是2018年度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的唯一县级博物馆项目。这项经费的施用对象,显而易见。

  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数字化保护专项和“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的要求,成武开展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对我们三维数字化采集、管理、VR展示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达到数字展馆、三网合一以及微信客户端项目的数字化支持、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的工作目标,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信息网络为支撑、社会服务应用为核心的精品陈列数字化展览展陈管理体系。

  成武县曾统计过,县域内我们的成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34处、县级34处,并有142处已知文物点。成武除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的巡查外,还积极申请天网工程经费20万元,给我们中的重要成员安装了监控。

  文物“绣”在城市发展中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切忌急功近利,大拆大建,应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在这一点上,成武找到了我们与城市建设的契合点,坚守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盲拆、不盲建,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元素,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将我们中原位于古城街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亭山、大台、小台及伯乐相马塑像、千里马群塑、红旗剧院等一个个历史遗迹保留了下来,并打造成为闪亮的文化符号,镶嵌在城市发展之间。

  成武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实施生态修复、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等工程,保留了周朝古城的卧牛格局,对新石器时代的古迹大台、小台、文亭山,古郜大堤,元代棂星门,明清县衙,清朝吕氏民居,民国女子中学,红旗剧院等古老建筑全部进行保护修复。

  从湖心岛码头登船,经文澜桥,绕文亭山,过相马广场,穿文亭桥、永顺桥,一路向东,碧波荡漾,鱼戏鸟鸣,蜿蜒5公里,经郜城河、乐城河,直达东鱼河湿地公园。沿岸以特色水街、水院、滨水胡同等富有特色的小尺度建筑群落为主体,突出“景、产、城”的融合,集吃住游玩于一体,打造“城湖观鱼”“会文书苑”“东街梦寻”等特色主题区,人在成武,如在水乡。无论听到的,还是看到的,都有我们文物古迹的身影。

  近年来,这个县城又借助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开发,将我们打造成一张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成为成武的“形象代言人”。这一点,历经3000年风雨的我们,还是有底气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亚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