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肉,真香!” 鄄城这家名吃每天售卖千余斤 你吃过吗?

2020-10-20 11:05: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芳 王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芳 王硕 菏泽报道

  提起《水浒传》,无人不憧憬书中“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与洒脱,身处好汉之乡的菏泽人,更是在心中藏了一个江湖梦,只待一家上好的牛肉店出现,便可在店中大喊一声:“掌柜的,酒已备好,快快端来二斤牛肉。”在大快朵颐里,过一把随意自在的水浒英雄豪杰瘾。试问牛肉哪家好,吃货遥指“马敬安”。闻香而动,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位于鄄城县城的马敬安牛肉老店,在肉香扑鼻的氤氲中,听老板娘张卫华讲述一段流年往事。

位于鄄城县建设街东段路南阳光易净苑楼下的马敬安牛肉老店

  传承:从姥爷手中接过煮肉勺

  马敬安牛肉老店在鄄城已然是响当当的名号,但这煮肉的手艺,还得从招牌“马敬安”说起。“马敬安是我姥爷的名字,姥爷是回族人,放牛养羊为生,年轻时负责将村里‘退役’下来的牛羊肉宰杀、烹饪,发给村民们食用,在村民的称赞声中,姥爷便专职做起来了煮牛肉的活,再由姥姥将煮好的牛肉带到集上卖,凭借着味道好,渐渐地,名声便积累起来了。”张卫华回忆道。

  随着马敬安夫妇年纪越大,老两口对做买卖已力不从心,索性收起招牌,不再煮肉卖肉,但被“马敬安牛肉”征服的食客们却不愿餐桌上失去一道美食,经常找来家中问,何时能再营业。“恰好,我下岗了,正不知道接下来做些什么,我姥姥姥爷就说,牛肉生意挺好的,老顾客经常找上门,你替我们继续卖牛肉吧。”张卫华说。

  2001年,张卫华将牛肉店从阎什镇搬到了鄄城县城,依旧沿用“马敬安牛肉”的招牌。从阎什镇到新店大概20公里,换了客群。生意大不如从前,只能靠着老顾客支撑着。“生意不好就要想办法啊,当时我对象的妹妹给我们出主意,说她有亲戚卖酱牛肉生意很好,不行试试卖酱牛肉吧。”张卫华说,当时整个菏泽市多是卖烧牛肉,极少有卖酱牛肉的店,酱牛肉与烧牛肉不同,烧牛肉煮制时需用到化学原料做调料使其色泽鲜艳,而酱牛肉只用天然调料烹制即可,更为健康。

  求新:配方在变,品质不变

  “当时为了寻找出路,就试了试,每天只煮三、四十斤酱牛肉,因酱牛肉只用天然调料,颜色发黑不好看,顾客都不愿意买,我们就主动送给顾客品尝,好吃再来买。”张卫华说,在她的坚持下,生意迎来了转机,2003年,受非典影响,市民选购食材更注重卫生、健康,马敬安牛肉老店凭借着卫生的环境,健康、新鲜的食材,生意逐渐红火起来,张卫华主管店里经营售卖,丈夫李兆洋则操持后厨,夫妻俩相互配合,“马敬安牛肉”的招牌在鄄城越叫越响。

  据李兆洋介绍,“马敬安牛肉”选用当地的鲁西南黄牛,其身形高大,肌肉发达,肉质鲜嫩,脂肪均匀分布在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待宰的牛须是体型好、毛发亮、长相精神的活牛,也绝不掺用便宜的冷冻肉。宰牛也非常讲究,把血放尽后再进行剔骨,要按照牛的部位分割牛肉,否则会破坏肉质的紧密度,待流程逐步完成后,再将肉放入冷库冷却排酸。

牛肉出锅

  重头戏当然是煮肉,将排完酸的牛肉清洗干净,等锅内水开后,依照不同部位的大小、厚薄、软嫩程度依次下锅。先大火煮沸,再温火慢炖,在秘制调料的焖煮下,香味越浓,店铺内排队的顾客越来越多,催促着牛肉出锅,而煮肉师傅却不着急,用肉叉子挨个拍打着锅中大块的牛肉。“肉叉子打上去,牛肉软嫩又有弹性,就可以出锅咯。”煮肉师傅说,一锅牛肉大约有200斤,每天他都要煮五、六锅,才能让顾客满载而归。

  认可:生意火爆 天天排队

  “我要一盒牛骨头”“我要四斤牛肉,打包带走”“我要十箱礼盒装的,送人”顾客络绎不绝,店里雇的三个师傅分工明确,称重、剁肉、打包、送客……依旧忙得不亦乐乎,张卫华只能“撇下”记者,前去支援。

马敬安牛肉老店推出新包装满足顾客各种需求

  “我在‘马敬安’家买牛肉已经有3年多时间了,今天买了100多元的牛骨头,准备带回家,这家店牛肉好吃,实在,不坑人。”住在附近的邢大爷说。记者注意到,牛肉店门口停放了不少私家车,不少顾客提着三五件礼盒装牛肉正往后车厢装运。“我是菏泽牡丹区的,老早就听说‘马敬安’牛肉好吃,这不快过节了吗,特意过来买了1000多元,也给亲戚们尝尝,好吃再来买。”家住牡丹区中央公馆的赵女士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故事已到尾声,酒肉也入肠,事了拂衣去,仗剑走天涯,那位准备孤身过冈探前路的行者,不妨一起做个伴?

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南祥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