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杭州滨江区成功实践看菏泽市现代医药港

2022-08-05 15:58: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志宁 张迪 李亮 郑丽 陈家磊 李志豪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志宁 张迪 通讯员 李亮 郑丽 陈家磊 李志豪 菏泽报道

  近日,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刊发《从杭州滨江区实践看工业互联网行业创新应用》(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杭州市滨江区作为国内领先、浙江唯一的千亿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地,具有产业链完整、平台体系完备、产业生态良好、场景应用丰富等特点,并形成了一大批代表性企业和平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集群发展高地、能力输出高地、技术攻关高地、场景应用高地,其经验启示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对于菏泽市来说,打造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除区位、交通等优势外,还具有原料药企业多、地道中药材资源丰富、骨干药企带力强、产业链完整等特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符合本地实际,可以兼具助推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促进公众生命健康等多重效益,具有集约集聚发展优势,对实现“后来居上”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评价区域优势产业方面有个区位商指标,它是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本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据了解,菏泽生物医药产业区位商大于3,产业贡献税收占总税收的比例约为20%,因此,聚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抓住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筑巢引凤,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菏泽市生物医药产业,从2003年起步,2013年被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2014年规模总量跃居全省首位,2018年被纳入市“231”特色产业体系,列为第一号核心主导产业,2019年底,菏泽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全市之力建设菏泽现代医药港的重大举措,并于2020年8月份正式启动建设。

  相对滨江区建造智能供给小镇,设计“核心、延伸、辐射”三区联动、引进企业落地转型的发展模式,菏泽市充分发挥医药港的牵头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一港四园”(医药港、高新区中医药产业园、定陶润鑫医药产业园、鄄城原料药产业园和郓城医药包材、辅料产业园)建设,逐步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制剂”“药品+大健康”三驾齐驱,“一港四园、多点支撑”的集群发展格局,产品涵盖中药材、原料药、创新药、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等各个门类,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具备了打造局部高地的坚实基础。

  据了解,在短短几年时间,仅菏泽现代医药港,已签约主导产业项目42个,其中加工类项目25个,合同总投资过130亿元,北京科信必成、北京康辰、山东泰祐、坤泽制药肝素钠项目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地现代医药港,合同引进药品文号191个,其中创新类药物文号15个。知和大药厂、山东泽宇、简道制药、诺菏药业、山东鸿泰、太爱肽、心悦动等1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首个投产的近岸蛋白项目,预计亩均税收过亿元,将创造菏泽工业亩均效益新纪录。随着近期一批项目陆续投产,现代医药港正在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快速转变。

  打通“内循环”,促进“双循环”,平台建设助力产业新发展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实现“人才、平台、效益”的良性循环,促进市生物医药产业协调布局、突出特色、有机配合,加快形成产业梯队、集群优势、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杭州滨江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形成了“上游工业互联网设备—下游工业互联网平台—下游场景应用—底层信息安全”的完整产业链,仅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4家,实现营业收入1580.1亿元。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是一种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管理,持有人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承担责任的制度模式。随着该制度的实施,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未来将会呈现出模块化、碎片化、平台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医药港致力于整合MAH全产业链上各资源要素,打造成一个集MAH持有人、CRO(研发)、CMO/CDMO(生产)、CSO(销售)、CSP(推广),以及基金、保险、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纵观菏泽现代医药港发展历程,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和园区内循环经营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

  医药港深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围绕菏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建链、强链、补链。MAH运营平台建设方面,医药港建设了省内第一家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致力于为省内外、国内外生物医药机构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系统化的药品上市许可转化服务。医药港积极培育现有企业,大力引进优质项目,加快产业集聚、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变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目前已为山东菏成、知和大药厂、山东泽宇生物、山东科成、山东现代医药等企业提前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5个,力争成为山东省MAH持证转化中心和产业集聚中心。

  在CRO平台建设方面,菏泽医药港与张丹和谭文团队合作在医药港成立科偲(山东)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博士后创新基地联手,筹备建立国际创新医药研究院,开展临床前研发及临床研究,推动新药创新和成果转化和国际化;在上海、北京、苏州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刚刚建成的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2000平方米离岸创新中心已引进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书记团队等8个科研团队进驻,集聚科研人员为菏所用,借别人的地,育菏泽的苗,成功破解招才难、创新能力弱等科研难题。

  在CMO/CDMO平台建设方面,菏泽现代医药港坚持融合化运营理念,实行“园区共建、设施共用”。除自征自建等传统模式外,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租售和个性化订制代建,让企业拎包入住、轻松创业,直接吸引了南京知和大药厂、菏成药业、诺菏药业等项目落地;敏锐捕捉项目、企业各方需求信息,主动牵线搭桥、促进联姻合作,打包引入上海奕谱生物“全癌”筛查诊断试剂项目,实现企业和项目联合入驻现代医药港。

  在CSO平台建设方面,绿谷(菏泽)医药、颐德药业可提供化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的批发进出口业务,提高产品流通速率;配套智能物联园,可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CSP平台建设方面,五音方健康科技可以为园区生产企业提供多个品种的市场推广工作,包括产品定位推广、区域市场快速覆盖、医院开发、培训等,降低企业营销风险。

  菏泽医药港利用自有平台公司积极打造一站式、全流程企业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招投标代理、咨询管理服务、会计师事务服务、资产评估事务服务、税务师事务服务、等相关业务,目前已为100余家企业提供招投标代理、管理咨询、税务服务等业务,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实现园区经济内循环,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点布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如何破局是关键

  受益于浙江扎实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长三角广阔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市场,滨江作为工业互联网起步较早地区和软件企业与智能装备企业集聚区,通过“扶优、重组、培创”等一系列措施,在代表性企业培育、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菏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商引资和市场的开拓,医药港如何“破局”,成为关键。建立之初,医药港就坚持对标一流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路、水、电、污等配套工程,按照山东省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实“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和灵活的“双招双引”政策,组建种子基金、产业基金,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基于基金对企业融资、产业链资源赋能方面的优势,以及基金投入不影响企业战略规划的考虑,2020年,现代医药港出资组建菏泽乔贝公卫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了和元生物、申挚医疗和奕普生物。并通过基金运作,落地了近岸蛋白、奕谱生物和花沐医疗三个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近岸蛋白已投产见效,奕谱生物开展建设,花沐医疗植入医疗器械产品荣登“2021年医疗器械黑科技TOP10榜单”和“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优秀奖”。2020年12月,现代医药港自主管理的菏泽亿耀挚诚股权投资基金对奕谱生物追加2000万元的战略投资,投前估值5亿元。

  菏泽医药港经过深入学习国内其它先进地区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产业基金在企业扶持、招商引资等方面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如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苏州医药产业园等都组建了超百亿的产业基金。经第11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深改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菏泽现代医药港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标志着菏泽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生物医药类产业引导基金的诞生,对实现菏泽现代医药港健康长远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母基金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已与市财金集团达成合作意向,首期规模10亿元,存续期10年,基金重点围绕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组建天使基金、风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子基金。

  借鉴滨江区通过联合重组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医药港下步将针对园区内成熟企业关注的生物医药产业链资源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实现资本的流动与资源配置。并购重组符合国家经济改革的战略方针,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医药港突破菏泽,发展生物医药核心产业的框架基础。

  科创平台加快构建,人才引进势在必行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医药港规划启动之日起,就把人才引和技术进作为破局立势的突破口。生物医药产业还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成功开发一种新药一般需要8-10年,如开发成功,利润回报率可高达10倍以上。研发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生命线,必须健全完善研发创新体系,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先后与山东大学共建药学研究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承建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引进北京科信必成、南京知和等研发团队产业化项目6个,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张丹、谭文博士携20余名博士后团队顺利入驻医药港;建机制,设立事业编制的“人才库”,建立人才直通企业“旋转门”,让高端人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为企业储备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30名;借优势,探索在上海、北京、苏州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实现“借梯上楼”。

  重点瞄准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知名院所和“双一流”高校推动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搭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加快推进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更要加快推进现代中药山东省实验室、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上海离岸平台孵化服务体系,推动北京、广州等地离岸平台建设。

  在刚刚建成的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2000平方米离岸创新中心,已引进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书记团队等8个科研团队进驻,引进的人才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将“为菏所用”。一系列招才引智措施,切实为全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菏泽“231”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产业,菏泽市将其作为首选产业精心培育、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裂变式增长,规上企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达到605亿元。以现代医药港为龙头、四个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一港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