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宪松:巧用真情化矛盾 能用忠诚铸和谐

2016-10-13 19:0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苏龙生

尚宪松奔赴田间地头进行调解(王集司法所供图)

尚宪松走进毛纺园区,入厂进行摸底排查(王集司法所供图)

  大众网菏泽10月13日讯(记者 苏龙生)1999年,尚宪松还是王集镇政府一名普通的办事员,一次偶尔的机会,处理了一起独居老人赡养事件。自此被镇政府委命,暂代“王集司法所所长”一职,这一“代”就是17年。

  17年间,尚宪松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全镇无一例“民转刑事件”或“越级上访案件”。2008年至2015年间,尚先松先后获多项荣誉,王集司法所也连年被评为“优秀司法所”。

  民族聚集区里的“灭火器”

  王集镇地处菏泽市曹县东郊,辖区内现有三个回民聚集村,居住回、满等少数民族6000余人。近些年,王集镇依托毛纺加工优势,成立毛纺工业园区,发展大型毛纺企业数十家。企业发展壮大带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员关系错综复杂,做好司法调解,直接关系基层稳定与民族团结。

  2015年8月份,正是雨季,毛纺园区中的一家企业从内蒙古购进一批羊毛,发现其中一车羊毛因淋雨出现烧堆现象,为此,厂家拒收。货主马某气的在该厂寻死觅活,时间不等人,如果不马上加工,损失会进一步扩大。尚宪松给该厂老板打电话沟通,电话无人接听,到厂里去,该厂负责人以出差为由躲着不见。

  尚宪松拿出了“狠劲儿”,连续一周驻厂做工作,一遍又一遍的从法、理、情等角度与该厂负责人交流,终于使该负责人认识到行为的错误,与马某达成协议,将烧堆的羊毛按比例折价,其余的仍按原价。经过测算,马某最终拿到了84万元的货款。

  流转土地上的“及时雨”

  王集镇辖区内有四万五千亩土地,近些年来全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流转土地纠纷层出不穷。民间纠纷像火星,扑灭不及就成灾。尚宪松深知,土地流转处理不力,就是群体性事件。为此,他用脚步在流转土地上密布成“及时雨”,化解数百起萌芽中的星星火苗。

  2012年春天,曹县县委、县政府做出“建设生态文明村”重大部署,李庄行政村在此次建设之列。该村有7个自然村,近2000人,新村建成后,将能置换出新增耕地700亩左右。工程开工后,部分住户不配合,严重妨碍了工程进度。

  刘某是一个养殖大户,拆迁补偿协议与心理预期差距较大,十分抗拒拆迁。政府协商无果之时,尚宪松主动请缨。他到刘某的家里帮他打饲料,与刘某促膝谈心,通过两天的思想工作,刘某感叹地说:“有你这种工作精神,再不配合,我就不配做你的大哥。”第二天一早,刘某就将鸡卖掉,带头拆迁,推动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起起的土地纠纷调节中,尚宪松摸索出了工作窍门:每次土地流转之前做足准备,协调当事双方,已有松口立马签署“土地流转协议书"。今年,已顺利完成土地流转500亩。

  4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总结者”

  王集镇辖区40多平方公里,现有26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人口3.8万人,各类矛盾多而杂。在尚先松看来,基层工作看似千头万绪,细心总结却有规律可循。

  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尚宪松总结出每年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是交通事故、赡养纠纷、婚姻恋爱等纠纷多发期;农忙季节争井、争农机农具纠纷较多;农闲季节建房、农作物储存、宅基地纠纷较多,并针对不同的纠纷类型提起预防,全镇矛盾发生率逐年下降。

  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尚宪松更加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他与曹县人民法院结合,设立法官联动制度,介绍人民调解员到法院旁听各类民事案件,规范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多方用力,增强基础调解人员的工作信心以及实战能力。

  三级调解格局的“织网人”

  “谁家孩子谁家抱”。尚先松担任王集司法所所长以来,用了近十年时间,编制了一张囊括镇、村、组三级调委会在内的矛盾排查 “大网”,形成了“层层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三级网络格局。在这张大网的捕捉下,今年上半年,王集司法所共排查矛盾纠纷189件,调处188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工作目标,维护了全镇的稳定大局。

  在尚宪松的带领下,王集司法所以实效工作,得到群众与政府的高度认可。2008年、2009年,该所连续两年被县司法局评为“先进司法所”; 2010年被县司法局评为“先进调委会”;2011年,被菏泽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被省司法厅授予“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责任编辑:丁厚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