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刘大楼村创新“党建+”积极开展乡村治理

2018-04-26 08:4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傅成银

省编办“第一书记”孙晟(右二)看望贫困户

孙晟(右一)指导蔬菜生产

  大众网菏泽4月26日讯(通讯员 傅成银)鄄城县彭楼镇刘大楼村共有人口3424人,原有贫困户108户、326人,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2月,省编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进驻刘大楼行政村,积极开展“抓党建、促扶贫”帮扶工作,结合村庄实际着力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为中心,强化市场引领、法治引领、文化引领”的扶贫帮包道路和“以党建统领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乡村综合治理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刘大楼村现有标准下88户259人实现了脱贫。在全县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现场观摩活动中,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名列各帮扶单位第一名,刘大楼行政村名列全县33个“第一书记”帮扶村第一名。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长孙晟,被鄄城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近日,刘大楼村《在脱贫攻坚中创新“党建+”乡村综合治理模式》案例,荣获第二届山东乡村治理十佳案例。

  补齐短板,贫困村铺上水泥路

  近日,记者在刘大楼采访中与群众的交谈,他们说的最多就是村里的路修通了,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在他们的微笑中看得出对省编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刘大楼行政村四个自然村的出村路每逢阴天下雨,积水严重,出行难,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山东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村里的修路,将之视为入村工作后的硬仗。积极筹备资金。由于县里提供的修路资金不足,需要村里自筹一部分资金,孙晟带头捐款1000元,几位村干部也纷纷出资捐款200至500元不等,在“第一书记”的带动下,捐款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村民刘根起身患脊柱炎,几乎失去劳动能力,是村里的贫困户,其儿子上学,每年光学费便要花费上万元,在家庭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将自己攒出来的500元齐齐整整地双手放入捐款箱中。最终,“第一书记”工作组募集到资金10万余元,刘大楼村道路建设顺利开工。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工作组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让村干部每人对一段道路负全责,3个月的时间,6.6公里崭新的乡村公路贯穿于村里的各个角落,不少村里人都感叹:“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刘大楼村十几年的大问题终于解决了!”接着,工作组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万元,组织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新修下水道3.6公里。

  一年来,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为村里新装变压器4台,改造输电线路5200米,安装路灯67盏。利用领导协调的小农水资金3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打井4眼,疏通水渠3000米,改造贫困户危房14户,扎实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和农村厕所改造等工程,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关注民生,足不出村服务有保障

  刘希章是刘大楼村的贫困户,没有收入来源,住房破败不堪,一到下雨便成了“水帘洞”。“ 第一书记”工作组得知他的情况后,协调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同时带领村干部进行捐款,为他垫付基本的住房修缮资金。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2017年底,两栋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搬进新家第一天,刘希章激动地说:“我穷了一辈子,终于住上新房了!谢谢党的关爱!”

  一年来,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会同红十字会和爱心企业对全村贫困家庭开展救助帮扶,协调爱心志愿组织资助村内2名孤儿,对7名贫困生进行资助帮扶。同时,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40万元,拟定了刘大楼幼儿园改扩建规划,已报教育部门立项并开工建设。为社区小学配备了价值5万元的高清数字影院,为村里聘请了1名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协调省科学院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了健康查体中心,配备了价值20万元的健康查体设备。组织开展了“四德模范”评选,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活动,选派2名村民代表参加全省农民体育骨干培训班,邀请省杂技团、省吕剧院艺术团开展精品文艺惠民演出,村里成立了秧歌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挖掘底蕴,仁德精神续写新篇章

  刘大楼行政村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北侧的刘林为明代弘治年间监察御史刘忠及其家族墓葬,刘忠生前为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深受皇帝赏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省编办“第一书记”工作组计划通过实施刘林的保护开发,筑牢村民与历史的精神联系,发掘刘林的精神内涵,并提出“千年古村,仁德大楼”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通过刘林的精神传承,力争把刘林建设成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齐鲁好家风教育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以文化自信振奋贫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决胜脱贫攻坚的精气神,激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目前,工作组已协调省文物局申报了刘大楼村明代刘氏家族墓地文物维修保护方案,争取到文物修复专项资金200余万元。

  重视党建,增强产业兴村内生力

  “第一书记”工作组利用党员活动日等载体,一年内组织召开了11次全村党员大会、16次村支部会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组织党员干部赴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等开展党性教育,选派3名村干部赴泰安市参加农村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修订完善党建规章制度12个,恢复建立自然村党小组4个。配合镇党委稳妥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党支部和村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新选出支部委员4人,村委委员5人,其中2人交叉任职,选好配强1名支部书记。

  结合一个行政村包含多个自然村的实际,提出“支部建在自然村”的农村党建新模式,推进党务村务一体化,实现党建强村、市场富村、法治安村、道德润村、文化美村的总体目标。

  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第一书记”80万专项扶贫资金投资中药材产业园厂房车间,按照年收益不低于10%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为村里协调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在产业园区购买独立产权商铺用于经营或出租,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