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023-09-13 14:15: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迪 闫记存

  大众网记者 张迪 通讯员 闫记存 鄄城报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时节,在美国爱达荷州工作的菏泽鄄城人张文迪邀请当地的外籍好友一起爬山,并向好友介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张文迪给朋友们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中国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拉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早晚温差较大,穿衣需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可以用简单的词语解释复杂的自然界变化,中国人民了不起。”大卫·弗里曼说。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气象站工作的皮特·马拉维奇说。

  “当下,虽然很多节气已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张文迪说,“走进‘二十四节气’,向祖先学习,跟随节气生活,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体验中华民族独有的乐趣与美好,或可让寻常生活更加有趣,让有限的生命历程体验更加丰盈。”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