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六北村:1500米水渠让1800亩农田灌溉不再发愁

2019-07-17 18:58:00 来源: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 作者: 王志宁 张芳 付洪强

近1500米长的水渠

排灌站正在运作中

禾田里的水稻在水的灌溉下茁壮成长

通过分渠管道水流入禾田里

  大众网· 海报新闻巨野7月17日讯(记者 王志宁 见习记者 张芳 付洪强)自入夏来,连日的高温少雨导致菏泽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情况,然而,在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六北村的田间里,绿油油的水稻在水田里随风轻摆,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7月15日上午,大众网记者走进六北村,实地探访六北村是如何解决灌溉的问题。

  水渠长长解民忧,水稻田里飞白鹭

  15日上午10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六北村,热辣辣的日头下,一片稻苗在水田里茁壮生长,稻田里的白鹭三五成群,时而静落在水稻间,时而低空盘旋。掺种在水稻间的玉米也长势喜人,已经有半人高,看起来丝毫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很快,记者发现了这背后的奥秘,一条近1500米长的水渠,围绕在田间地头上,为禾田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水源。

  在六北村支部书记李长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条水渠的源头——排灌站看到,排灌站的水泵高速运转,从向阳河汇集而来的水流,通过泵房底层流道,经水泵加压,奔腾而出,涌入地下管道,输送到地头水渠里。“两年前因为管理不善,排灌站荒废了,一直到省派第一书记从学军来了俺们村,才带领群众重新修水渠,有了水源保证,俺们村才又种上了水稻。”李长法解释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原来六北村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以种植水稻为主,后因大部分水渠年久失修无法使用,从而导致六北村的水源供应不足,一遇干旱天气,农作物常常减产。

  从学军了解情况后,便积极组织村民重修水渠,重开排灌站,把原来的土渠用石砖和水泥修成了一条坚固的水渠,即便是下暴雨也不怕坍塌。解决了水源灌溉问题的同时,从学军又带领村民开展盐碱地改良,帮助种地大户流转土地,进行莲藕和鱼、莲藕和泥鳅种养,水稻和龙虾、黄鳝种养,为村民们增收了100多万。

  村民点赞:水渠让农田灌溉不再发愁

  六北村的村民宗克清正看着水渠里的水通过分渠管道淙淙地流入自家地里,眼中满是幸福和喜悦。

  “在修水渠之前,我们都是在地里打机井抽水灌溉,遇到干旱天气,机井里的地下水也不足,我们只能用桶去河里挑水,灌溉非常困难。现在不一样了,渠里的水直接入田,我们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浇地了!”宗克清说,水渠直接通到每家每户的田地里,干旱的时候,村民们就打开分支阀门,引水入田,涝雨的时候,村民们就关闭阀门,储蓄水量,小小水渠,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长法告诉大众网记者:“这条近1500多米的水渠灌溉着全村近1800亩的田地,在水渠到达不了的地方,有22眼机井保证禾田用水量,天气再旱我们村的村民也不怕没有收成了!”李长法不时感慨道:“是从书记改变了我们村啊!”

责任编辑:王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