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森:农产品触网,滞销商品变网红

2017-09-27 17:4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辛文潮

王瑞森

王瑞森在分拣地瓜

留守妇女在分装地瓜

留守妇女在分装地瓜

  大众网菏泽9月27日讯 (通讯员 辛文潮)走进郓城县潘渡镇任屯村,路两旁停着一辆大货车和几辆农用三轮,十几个工人正在紧锣密鼓的分装着地瓜,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将分装好的地瓜装上车,他就是王瑞森,一位80后小伙,在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的时候,他却能弯下腰俯下身踏踏实实的务农,打理着一百多亩的田地,带领周围的乡里乡亲,走上了致富之路。

  回家看望父母亲 点燃返乡创业心

  9月22日,记者来到任屯村,王瑞森正在往车上搬地瓜,地上地瓜更是堆积如山。

  “这一车能装18吨地瓜,每两天往外拉一车,咱的地瓜是红心的,口感好,所以销量很不错。”王瑞森向我们介绍到。

  今年30岁的王瑞森是土生土长的任屯村人,曾经也怀揣着梦想外出创业,想在城市中闯出一片天地,父母虽然多次提出想让他回家,但王瑞森始终没有同意。然而这一切因为一次回家探亲而发生了改变。

  2015年,在外闯荡多年的王瑞森回家看望父母,恰逢玉米成熟,他也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活,站在地头上,看着父母一头扎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不见踪影,瘦弱的母亲吃力地背着玉米灰头土脸的在地里穿行,想想家里的十几亩地,望着日渐年迈的父母,王瑞森动摇了。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2015年,怀揣着创业之梦,王瑞森回到了家乡,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返乡创业之路。

  创业路上起风波 农产品遇冷变滞销

  该干点什么呢?正在王瑞森一筹莫展之时,种植了十几亩地瓜的叔叔因为人手不够,找他帮忙,在外打拼多年,王瑞森敏锐的发现,规模化的农产品种植是个好出路,干脆跟着叔叔种地瓜吧!

  “当时我叔叔已经种了五、六年的地瓜了,种植经验很丰富,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联合一起做呢?”要做就要做好、做大,让地瓜种植成为一种产业,怀揣着雄心壮志,在征得了叔叔的同意后,王瑞森不仅把自家的十多亩地种上了地瓜,还在村里租了150亩的地,开启了“新型农民的创业之路”。

  “你们别看现在地瓜收成好,销路也好,刚开始种那会儿,可没那么容易。”眼前这一百六十亩的土地承载了王瑞森的创业梦,创业路上难免会遇到风风雨雨。2016年,地瓜大丰收,王瑞森心里美滋滋的立即招工,“当时找了村里的留守妇女和闲散劳动力,大约十几个人进行地瓜的采摘、装袋。“当时很激动,产量比去年高多了,以为能大赚一笔呢。”王瑞森回忆说。谁曾想由于当年地瓜大丰收,而销售市场又十分有限,大量的地瓜囤在家中卖不出去,低价滞销犹如一盆冷水浇到了王瑞森火热的心上。无奈他四处宣传,给老主顾打电话,原本谈好的价格也只能一降再降,忙活一整年,不要说盈利,除去工人工资,只能勉强保本。自己盲目的扩张,连带着叔叔也没有盈利,王瑞森创业的热情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地瓜触网变网红 开启销售新思路

  父亲的一席话鼓励了他:“年轻人不要怕失败,不摔倒怎么能站起来,不拼不闯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2017年,王瑞森又鼓足信心开始了新一年的征程。

  3月份,潘渡镇大力发展电商的春风吹进了王瑞森的心间,“当时,潘渡镇开办了电商免费培训班,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谁曾想这开启了我的致富路。你看,这种个大、表面光滑的精品地瓜,我们都单独包装封袋,专门在网上销售。”王瑞森拿起一个地瓜向我们介绍。吸取了去年销售途径单一的教训,电商培训结束后,他利用学到的知识,开了一家网店,专门销售自家产的地瓜,没想到地瓜大受欢迎。王瑞森喜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产6000斤地瓜,160亩地就是96万斤,批发商来批精品地瓜是7毛一斤,品相稍微不好的5毛一斤,但是放在网上销售就不一样了,精品地瓜能卖到4元一斤,价格高出了6、7倍,除去包装费、人工费、运费等,光盈利也远高于传统的销售方式。

  “算明白这笔账,我每天干多少活都不觉得累了!”王瑞森自豪的告诉我们:“今年地瓜销量好,而且网上销售标准也比较高,人手需求就比较大,现在我们村和附近村一共十几户留守妇女都来帮工,而且我又找了4个贫困户来做些简单的活,这样既解决了我人手不够的问题,也帮助他们早日脱贫,一起致富。”这个朴实的小伙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着村里人一起致富奔小康。

  现在他的地瓜种植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这个“不安分”的小伙又有了新的想法——农产品深加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他正计划着将地瓜加工成薯片、薯条等,销往更多更远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年轻小伙的下一步蜕变。

责任编辑:王保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