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世翔 韩伟杰 报道 7月11日,中韩客商在“韩博会”上洽谈贸易。
□记 者 申 红 韩伟杰
通讯员 王远海 报 道
本报济南7月11日讯 今天,济南最高气温达到34℃。坐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的展区里,来自韩国的金贞昊感受着另一种不同的“热度”。在第三届“韩博会”正式启动后的两小时里,来自全国的专业采购商不断来到展区前,品尝了120多杯红醋。而在他隔壁的展位前,小份的冷面陆续赠送品尝掉400多份。
本届“韩博会”首次由韩国政府下属对外贸易促进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与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合作主办,吸引了韩国本土320家中小企业参展,数量达上届3倍,是近年来韩国本土企业参与国内展会最集中、数量最多的一次。
“此次韩国参展的主要有食品、美容产品、健康及儿童产品等,参会企业都希望能够借这次机会开拓中国市场。”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青岛韩国贸易馆副馆长金英石说,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有着便利的交通,借着“韩博会”的机遇,不少韩国企业都有意把这里当做投资兴业的第一站。
上午9点至下午4点是专业采购时间,在济南做食品进出口贸易的谢飞希望从琳琅满目的韩国食品中有所收获。谢飞说,韩国的海苔、柚子茶等传统食品在国内的认可度高,“山东离韩国近,产品落地的优势明显,市场可以慢慢开拓。”
进入中国市场11年,主打韩国传统食品的大象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增长了3倍。第二次来济南参加“韩博会”,大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贸易部部长金贞昊根据上年经验,带来了更多的海苔、辣椒酱和红醋,同时还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竞争很激烈,但在山东,济南、潍坊、临沂都是目前我们非常关注的市场。去年我们通过‘韩博会’与3家经销商达成意向,这次我们希望能与更多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合作。”说到未来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金贞昊拿起一罐韩国特色的辣椒酱给记者看,“产品的原料是从中国进口,在韩国加工生产的。我们的大白菜和大蒜都是从山东采购的,山东的市场很大,相信经济合作也会更多。”
据了解,2013年,山东与韩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94.6亿美元,占中韩贸易总量的11%。而通过上两届“韩博会”,累计展出面积5万平方米,接待各界客商5万余人,交易额近3亿元。
“随着中韩自贸区谈判逐步深入,济南市借此东风,正在积极谋划建设中韩产业合作济南先行示范区,重点在住宅产业化、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贸易等领域,与韩国企业、机构加强合作。”济南市市长杨鲁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