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药“从来只开对的不开贵的”
“来看病往返路费都得三百块,药费才花了我七八十?这能好吗?”前不久到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看完病,来自梅州的老钟感到有些惊讶。
老钟找的专家是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的“镇院之宝”顾有守教授。74岁的他从医五十多年,专攻皮肤科疑难杂症,开药从来就是“只开对的,不开贵的”,赢得许多“粉丝”点赞。
“行走的百科全书”
七年前,汕尾15岁女孩芳芳(化名)患了红斑狼疮,病情危急,已累及肾脏形成了狼疮性肾炎,好几个医生看了芳芳的情况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芳芳一家辗转来到省皮肤病医院,医生们看病情复杂,便向顾有守教授求助。顾教授看后说:“我曾在一本美国的期刊看过用‘环内酰胺’治疗此病的方法。”专家马上针对性用药,果然芳芳逐渐好起来。
当时,这种方法在国内还未被人熟知,而且“环内酰胺”这个药也不能随便使用,剂量把握不好会影响生殖系统。鉴于此,整个过程顾有守都十分小心;考虑到芳芳家境困难,他还能省则省,解除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女孩现在20多岁了,恢复得非常好。”如今回想起来,顾有守乐呵呵地分享了芳芳的最新消息,“听说她还成家了,小日子过得不错。”
“有问题找顾教授”,这几乎是同事们的共识。在他们眼中,顾有守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采访当天,不断有人到他办公室咨询,面对各种疑难问题,他总能说出答案,甚至准确地说出文献出处。
人人都说顾教授牛,可他却说:“这没什么,主要是我从医的时间比较长,经验就丰富些,还有就是我比较喜欢看书。”确实,为了不放过任何前沿知识,本来学俄语的顾有守在四十岁时开始自学英语,看了大量文献,“很多先进技术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在领跑,英语可得学好啊!”
1.3元搞定顽疾
顾有守声名在外,号确实不好挂。南方日报记者在省皮肤病医院随机采访了解到,有人甚至在前一天晚上八九点就来到医院,睡在医院,就为挂他的号。
来自梅州的老钟就是顾有守的“粉丝”。他的皮肤病久治不愈,听人介绍来找顾有守看病。“我来回路费花了三百块,药费只要七十多块钱,”老钟惊讶地说,“这能不能治好啊!”后来实践证明,如此便宜的药却很有效,他的病没多久就痊愈了。
顾有守就是这样,开药遵循“只开对的,不开贵的”原则。
19岁的大学生小牛对此深有感触。当年他全身起红疹,瘙痒难耐,辗转看了广州十几家大医院皮肤科,花了几万元,都没有效果。而且因为吃激素治疗,他一下子胖了几十斤。
找到顾有守看病,才知道此前被误诊了。原来,小牛患的并非湿疹,而是一种罕见的皮囊炎。他住院半个月,吃了一种“消炎痛”的老药,一瓶才1.3元,很快就治好了,还顺利减了肥。
“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老师就是这样教的。”这么多年,顾有守一直谨记老师的教诲“好医生不为赚钱,只为救死扶伤”。
作为皮肤科难得的老专家,顾有守还总是不愿意涨诊金。“像他这样的级别,一般挂号费都是300元,可他一直是100元,坚持了好久,我们劝了很多次才提到了200元,”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如今顾有守已年逾古稀,又身患糖尿病,心功能也不好,但为了患者他仍旧坚持出门诊,“有时候一早上要看30个病人,超时加号也从不说什么。”
教学生毫无保留
人人都说师傅要留一手,才能镇得住徒弟,但顾有守就不这样。他是大专家却没有架子,在省皮肤病医院很多人都跟他出过门诊。
一旦遇到疑难杂症,顾有守会第一时间叫学生来旁边观摩学习。“顾老记性很好,对每种药品的成分,不同厂家的配方、浓度了如指掌,并一一告诉我们。”他的一名学生说,顾教授到外面讲课时,任何人要拷贝课件,他都欣然应允。“这些都无所谓的,大家互相分享才能一起提高嘛。”顾有守说。
这样一个好说话的人,和病人相处自然应该是一团和气。不过,顾有守也有“不好说话”的时候。几十年前,有人为了多休假让他多开几天的假条,行个方便,顾有守坚决不开,“这不是作假吗?不能做。”
谈到如今的医患关系有些紧张,顾有守有自己的看法:“目前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没有跟上,导致大量病人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压力增加。医生一个上午看六七十个病人,是很辛苦的。不过患者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看病却只花了几分钟,难免心里不平衡,这就需要相互理解。医生有时间要给患者解释清楚,注意态度,把沟通工作做好,患者也是。双方都要努力。” (记者 曹斯 实习生 黄欢欢 通讯员 曾卫华 洪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翟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