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偷偷收集你的隐私?还敢在爱奇艺上追剧吗?

2020-06-12 11:15:58 来源:  作者:

  近日,爱奇艺因为“超前点播”一案上了热搜,虽然官司尘埃落定,但是庭审中原告的观影记录被全部曝光一事,却仅仅是揭开了个人隐私泄露这个魔鬼的面纱一角。

  大家是不是都曾经有过如下的经历?

  “今天刚刚跟朋友讨论过某个品牌的衣服,手机上很快就有了这个品牌的广告,甚至竞品的都有了。”

  “正在犯愁给女朋友买什么生日礼物,各app推送的广告里就有了口红、化妆品等内容。”

  “朋友问我说是不是在追什么新剧,我从未跟他提起过,但他说收到了‘你的好友XX正在看XX剧,还不一起赶紧来追的短信’!”

  ……

  大家遇到类似情况,往往会有暂时的疑虑,或者把“锅”甩给常用的浏览器、或者社交软件,但殊不知,爱奇艺这种视频平台,也在偷偷的收集着你的个人隐私,而且“吃相”更加难看。

  为此,记者特意找来爱奇艺官方公布的的《爱奇艺隐私政策》进行了阅读,结果发现仅仅在其免责的范围内,即用户因为“太长不看”而随手打钩的步骤过后,爱奇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收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并用作他用。

  记者从其列举的可以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场景中仅举几例:

  一、“当您使用语音搜剧、泡泡社区的视频录制等业务功能时,我们将需要获取您的设备麦克风权限,并收集您的语音信息、语音交互信息(个人信息)。”

  也就是说,用语音搜剧这几个功能时,无论说什么,都会被爱奇艺记录下来。当然爱奇艺不会只记录你和爱奇艺相关的话语,语音识别出的关键词,也会成为用户个人画像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用户经常发现自己最近和别人讨论了什么,结果手机上不久就会出现相关内容的广告推送。

  二、“当您使用预约视频、商品上线提醒等业务功能时,我们将需要获取您的设备日历权限,并收集您的日历信息(个人信息)。”

  这一项看起来平平的权限要求,细思起来,同样让人毛骨悚然。手机日历一般怎么用?一般会记工作上的安排、亲友的生日、各种纪念日,这项权限的索取,不仅直接用户自己的隐私会泄露,工作单位、工作伙伴、亲朋好友的信息,一并都会泄露出去。

  而很多女性,有用日历记录生理期的习惯,有的慢性病患者,会用日历提醒服药,这些信息的泄露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甚至可以上升到人格尊严的高度。

  三、“当您使用爱奇艺会员服务权益代购买业务、泡泡业务中向您展示和推荐好友、查看好友的播单内容、邀请您的好友使用我们的产品与/或服务、向您认识的人分享内容/产品、借钱业务中输入紧急联系人信息或第三方借贷公司对您的授信情况的风控管理等业务功能时,我们将需要获取您的设备通讯录权限,并收集相关通讯录信息(包括联系人姓名及对应的联系方式、通讯录好友列表)。”

  通讯录基本是一个人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爱奇艺在索取这项权限上可谓下足了功夫,而且社交圈子是有重合的,通过分享、邀请这些合作,对个人联系方式的获取,是几何级别的倍增,同时会通过通讯录中姓名的重合,获得一个或者数个人群的社交关系画像。

  更加细思恐极的是,后面提到借钱业务时,也与通讯录挂钩,甚至可以看出,如果发生违约,即便是第三方的接待公司也会获取通讯录讯息,不难推断,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熟悉的催讨清欠业务流程了,欠债用户的所有通讯录上的联系人,会通通接到清欠电话,当然,这个清欠电话很可能也是第三方的专业清欠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用户最核心的通讯录隐私,这要被转手几次?还有任何隐私可言?

  四、“我们不会与爱奇艺集团以外的第三方公司、组织和个人共享您的个人信息,除非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5)委托我们进行信息推广和广告投放的合作伙伴:您授权我们有权与委托我们进行信息推广和广告投放的合作伙伴共享我们使用您的相关信息集合形成的无法识别您的个人身份信息的间接用户画像、去标识化或匿名化处理后的分析/统计类信息,以帮助其在不识别您个人身份的前提下进行广告或决策建议、提高广告有效触达率、衡量广告和相关服务的有效性。”

  这个将用户信息泄露给第三方的免责条款共6条,每条都字里行间表示着“我爱奇艺实在不想出卖你的个人信息,但都是事实逼的”的意思,我们仅拿其中第五条为例,且不说用佶屈聱牙的复杂长句来描述,是不是有故意隐藏信息的动机,但看下来,还是表达了“我要根据你的个人信息给你投放广告,也会给我们的合作伙伴用你的信息”的含义,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这都是为你好”的意思,至于提到的间接画像,广告投放者需要的个人信息都在里面了,给多了人家也不要。

  五、“我们的一些平台支持您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账号(例如:微信/微博/百度等账号)进行登录,如您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账号登录的,我们将根据您的授权获取该第三方账号下的相关信息(包括:昵称、头像,具体以您的授权内容为准)以及身份验证信息(个人敏感信息)”

  如果上面的都是存在于爱奇艺内部的收集机制,那么这一条可谓将个人信息收集突破了爱奇艺单个APP限制。比如文中列举到的微信账号登录爱奇艺,微信上有用户多少隐私?以微信的普及程度,用户熟的、不熟的,一面之缘的、天天见面的人际关系都在里面了,而且为了支付方便,谁的微信不绑几张银行卡,消费习惯也在里面了对吧?而百度账号则将用户搜索过的所有痕迹也打包在内。

  我们仅仅是为了方便,用社交账号登录爱奇艺追个剧,看个综艺,结果所有的这些,爱奇艺都通过免责声明,全部笑纳了。

  而这仅仅是收集用户隐私的“阳谋”,至于还有哪些信息正不断被收集走,用于描绘出更完善的用户画像,我们不得而知,甚至不敢多想。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有个词叫“数字孪生”最近很火,是指用数字对工业生产的全流程建模,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模拟。而以爱奇艺为代表的App也正通过不断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为用户不断的进行着类似的“数字孪生”,一个个由数字构成的我们的克隆体,正被存储在这些数字服务供应商的云上,为他们盈利。

  更恐怖的是,这些数字克隆体正跟现实中的我们同步更新着,我们的所说、所行、所想,所有在互联网上留痕的东西,都第一时间更新到克隆体身上,而我们却无法反抗。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现实中的我们带来了些许便利,却给了“爱奇艺”们数字剥削的特权,数字空间内的人权,亟待数字空间的立法、执法来维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叔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