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水文监测站点近600处 菏泽水文监测站网全覆盖

2024-03-22 14: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晨光

  大众网记者 赵晨光 菏泽报道

  3月22日,大众网记者从《菏泽市水文管理办法》宣传解读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类水文监测站点近600处,其中包括国家基本水文站7处、雨量站198处、区域水量监测站11处、地下水观测井167眼、墒情站55处、地表水水质站30处等。

  水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承担着全市水文站网的建设与管理、水文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监测、发布雨情水情信息、水文水资源资料的汇交、保管与审核等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文工作,2023年12月8日,市政府办公室又颁布实施了《菏泽市水文管理办法》,标志着菏泽水文事业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近年来,菏泽水文部门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对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类水文监测站点近600处,其中包括国家基本水文站7处、雨量站198处、区域水量监测站11处、地下水观测井167眼、墒情站55处、地表水水质站30处等。 全市水文防洪安全监测体系、区域用水总量监测体系、地下水监测体系、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水文监测站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这些站网是菏泽市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监测的基础和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菏泽水文监测内容不断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并行,水量水质并重。监测要素中,除传统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质、墒情、冰情外,近年来又新增了水生态、水土保持、地下水水质等。监测手段,由传统人工观测逐步转向自动化监测,其中水位、雨量已全部实现自动测报,每年接发雨水情信息100多万条。引进高精度雷达水位计、自动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推进侧扫雷达、无人机测流系统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水质水生态监测能力和服务质量,配备了连续流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等一大批自动化程度高的水质监测设备,目前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委员会资质认定的检测参数有84项,覆盖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污废水及再生水。

  多年来,面对严重的洪旱灾害,全市各级水文部门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科学应对,广大水文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准确开展防洪监测、及时报送信息,充分发挥了水文作为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和“参谋”作用,多次成功应对系列大洪水以及严重旱灾。如2004-2006连年丰水、2021年的“烟花”及夏秋连汛、2023年的“杜苏芮”台风等恶劣天气期间,水文在支撑防汛抗旱科学决策、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菏泽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文部门不断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展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加强行政区界、供水水源地、重要控制断面水量水质监测,形成了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监测成果,为全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支撑服务。

  面对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水文部门大力推进水生态监测工作,不间断开展区域性、流域性骨干河道、饮用水源地等重要水体水质监测;开展全市河长制湖长制水质监测、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检测、采煤塌陷区水质检测等大量民生水文工作,为全市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有力支撑。

  菏泽市对水文资料进行系统整编刊印,建成了国家水文数据库,形成了覆盖菏泽市主要水体长达70多年、个别地区90多年的一系列水文整编资料,为菏泽市航道工程、高铁、机场建设、城市规划、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许多大项目建设及时提供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质分析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水文资料和水文信息的需求不断加大。水文部门通过新闻媒体、水文信息系统以及各类公报、简报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水文信息服务,不断加强水文资料公开共享,开展水文资料查询服务。水文部门主动适应社会公众对水情服务的需求,通过各种媒体、水文公众号、水文简报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实时信息,为城市建设、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参考。

初审编辑:沈甲亮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