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体育∣“放权”之后的协会真正“管事儿了”

2017-06-28 09:15: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王恒志

  新华社南京6月27日电 题: “放权”之后的协会真正“管事儿了”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提到体育协会改革,很多人第一反应自然是足球或者篮球。但在江苏,一些“小协会”已悄然走在改革路上,引进“外脑”、取消审批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督、优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多体育从业者和爱好者发现,以往“只管盖个章”的协会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感觉这协会真正‘管事儿’了,有点‘下凡’接地气的意思。”一家体育公司副总这样形容。

  这位副总口中的“管事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管”。事实上,在江苏体育协会改革中,“放权”是一个重要核心,政府部门向协会放权,协会向社会放权,“放权”之后才是“管事儿”,这里的“管事儿”其实是贴心周到的“服务”。

  取消赛事审批权,是江苏体育近年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之一。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江苏省体育总会主席陈刚表示,近年来江苏以完善体育竞赛审批管理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督制度为重点,努力提升体育赛事管理水平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不该政府管的事,一律放开,从结果看,简政放权对运动项目的普及开展、相关产业的促进都有明显效果。

  在创办了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的江苏赛克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卫卫看来,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对我们来说,取消赛事审批权带来的好处太多了。这不仅是少一道手续的事儿,这道门槛没了,整个自行车圈子都被带活了”。

  “以前想搞一个赛事或者活动,首先要经过行政审批,起码两三个月,而且还未必能批下来,现在取消了这道手续,小的俱乐部骑游活动完全可以自行开展,大一点上规模的活动联系协会,协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江苏省自行车协会副秘书长应明介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激发了广大中小俱乐部搞活动的热情,以前全省一周也就一两场赛事活动,现在一周能有几十场,这对项目的普及发展效果非常好。再进一步,随着爱好者的不断增多,对装备的需求增加,相关体育产业自然也水涨船高。而且自行车活动往往和旅游相关,又同样形成体育+旅游的新模式,对地方经济也是一个带动。

  如果说取消赛事审批权是“规定动作”,江苏请“专业人士”入主协会就要算“自选动作”了。陈刚说,简政放权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厘清管理职责,理顺行政部门与单项协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协会实体化建设,提高协会参与体育赛事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我们想还是要给协会放权,让真正懂项目、爱项目的人去做事”。

  为此,江苏省体育总会面向全社会发出“英雄榜”,诚聘“高人”出任单项协会会长,涉及的项目既包括羽毛球、游泳、射击、体操、帆船帆板等传统竞技项目,也包括电子竞技、龙舟、拉拉操等新兴或群众项目。

  通过竞聘“上岗”的会长们出身各异,行业不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甚至是痴迷于这项运动。一位在江苏省体育总会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原来的各单项协会,确实有一些领导因为不感兴趣等各种原因,在协会里混日子,现在来的这批会长,其中不少是企业家,本身就是能做事的人,又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实力,再加上真心热爱这个项目、这个行业,所以明显能感到,不少协会有‘换帅如换刀’的感觉。”

  在这些“新帅”的带领下,很多单项协会渐渐从以往的“挂名协会”转变为“办事协会”,应明坦言,以前协会主要是审批为主,现在更多则是转向服务,工作量更大也更细了。“以前基本上是我们出一个框架,你要办赛搞活动就看你符合不符合,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协会特别强调优化服务,基本是对方提出要求,我们相应地提供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

  江苏省广场健身舞协会会长贺珍珠是体育总会请来的“高人”之一,这位当过企业家、做过政府部门领导的“女强人”笑言自己现在比以前都忙,她说:“协会首先要摆正位置,你是一个项目的管理部门,但同时更是一个服务型部门,我们广场舞协会是一个全新的协会,对我们来说,首先就是要做好规划、标准、政策引导,协会的任务是带动一个项目的发展,肯定要管理,但你不能用行政化的方法去管理,必须用更好的服务、更强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来管理,那绝对是事半功倍。”

  陈刚表示,实践证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对江苏体育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江苏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强行业监管并提升指导服务水平,打造较为成熟的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机制和行业规范,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运营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李旭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