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集镇王桥:“联村共建”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2018-05-27 18: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吴超楠

王桥、史楼新村规划图

两村共同的社区服务中心

共同建设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农星庄园

洋香瓜喜获丰收

大棚内草莓成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

两村共同召开党员大会

群众翩翩起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大众网菏泽5月27日讯(见习记者 吴超楠)单县谢集镇王桥新村包括王桥史楼两个行政村,目前有3971位村民。村民们都说,现在哪都不愿意去,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住在新村里。从搬迁之前的各种问题矛盾,为何现在如此和谐?老百姓一语道破:白天上班,晚上跳舞,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享受好的环境设施服务,能不开心吗?

  对此,王桥村党支部书记郑效奎深有感触。新村现在路宽景美村富裕,风气良好人和谐,他从未像今天这般欣慰。可又有谁知道,在村民未搬进新村之前,他给大家做了多少工作。如今,两个行政村强村更强,弱村变强,2017年,经济较薄弱的史楼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空壳”实现突破10万元。日前,王桥史楼新村还被山东省评为乡村振兴典型村庄。

  王桥和史楼两个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难有区位优势,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产业业态都没有。为何短短几年,发展这么迅速?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了王桥史楼新村。

  “联村共建”走出强村富民新路

  走进新村,一排排小楼媲美别墅,一条条街道宽敞平坦,忙碌的人们,优美的环境,一个和谐的美丽乡村尽收眼底。

  据了解,现在的王桥新村包括较强的王桥村、较弱的史楼村2个行政村,总人口3971人,耕地面积6259亩。王桥村靠近大路,交通相对便利,产业和经济发展比较强,而史楼村却位置偏僻,村基础薄弱,村民收入较低。2012年,两个村党支部经过商讨,利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聘请专家规划设计了占地485亩的新型农村,将两个村原有的16个自然村搬迁聚集,一同拆迁,一同建设,一同配套。

  “新村从中心街隔开,左边的为原王桥村的村民,右边的是原史楼村的村民,我们史楼村整体搬迁到了新村里,目前新村的入住率达到95%以上。”史楼村党支部书记刘茂才说,“这真的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两个行政村环境、经济都越来越好。”

  目前,王桥、史楼两个行政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通过组织帮带、阵地共建、产业融合、服务共享,已然走出了一条“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组织帮带谋出路 阵地共建促发展

  既然决定“联村共建”,就不能只是单纯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去年,两个村委经过商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奖补资金,共同建设了1980平方米的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个活动场所两个村共同使用,除设有两个支部单独的办公场所以外,共用一个村两委会议室和一个党员会议中心,重大活动一体进行,党委安排的工作一同向党员部署落实。

  “新建的党员活动室能容纳125人,每次开会的时候两个村的党员都在一起,共同开会。”郑效奎说,“大家在一起开会,有好的经验都会共同学习交流,有好的发展路子说出来一起探讨,这样两个村共谋出路,我们对以后的发展很有信心。”

  在王桥村党支部的带动下,两个行政村党支部对镇党委部署的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月5日的党员活动日,两村党支部按照党员活动日“八步法”要求,一同开展活动,党员相互学习交流提高。

  不仅如此,王桥村还组织12名党员致富能手和史楼村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带产业”三帮一带活动,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产业融合,推进整村式发展

  光有好环境还不够,郑效奎和刘茂才都明白,想要可持续发展,“造血功能”必不可少,这就得植入新产业。他们都明白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弱,无论资金还是技术,或者人才都相对短缺,不过,农民才是农村的主人,农业才是发展主体,怎么提升农业的附加值成了他们新的问题。

  经过考察了解,两村确立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特色旅游新村”的产业发展路子。共同建立了土地流转平台,累计流转土地1450亩,建设蔬菜、香瓜等温室大棚215个,建设占地270亩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农星庄园1处,建设占地150亩的育苗基地1处,建成了面积3000亩的小麦良种基地。累计建设扶贫车间2处,冬暖式扶贫蔬菜大棚11个。

  据刘茂才介绍,通过搬迁,史楼村地理位置变得优越,通过帮扶,史楼也开始有自己的产业。扶贫车间忙碌不停,蔬菜大棚喜获丰收,600多亩洋香瓜让老百姓乐开了花。“不仅如此,现在我们村里3000多亩小麦全是种的良种,一斤能比普通小麦多买2毛多钱,别小看这2毛钱,能为农民增加近百万元收入呢。”刘茂才高兴地对记者说,他非常感谢王桥村的引荐介绍。

  同时,为了促进发展,两村各有市派“第一书记”进行指导。目前,两村已实现脱贫154户,389人。通过5年来的联村共建工作,王桥村强村更强,史楼村弱村变强。2017年,史楼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空壳”实现突破10万元。

  搬新家住新房,服务共享百姓乐开花

  就这样,一边摸索一边发展。两村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改水、改厕、改气一同配套,村容村貌得到大发展;村务服务大厅、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超市、中心广场、幸福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两村群众共享。

  光洁的地砖,素雅的墙纸,崭新的液晶电视……在68岁的刘大娘家,二层小楼显得格外整洁温馨。而就在几年前,刘大娘一家还住在残破不堪的土墙瓦房里。“一遇刮风下雨,不是担心瓦片掉落,就是四处找盆子接漏的雨水。烧的是柴,也没有自来水。”她说,“现在,不但搬进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太阳能,还娶到了这么好的儿媳妇,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呀!”

  泥巴路、土坯房,房前屋后的臭茅坑再也不见;每天晚上,村里都有三支舞蹈队活力起舞;隔三差五,“第一书记”都会送戏下乡。“联村共建”不仅让老百姓得到了经济利益,生活水平提高,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是大大提升,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有了示范带动,谢集镇更加有信心。据谢集镇党委书记许广刚介绍,谢集镇共有25个行政村,6.4万人。目前,已建成联村共建示范点4处,在建1处,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累计建成联村共建新农村社区10处,聚集人口5万人,将谢集镇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