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时务农 闲时务工 扶贫车间助力郓城脱贫攻坚

2019-10-24 15:58:00 来源: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 作者: 李效谨

IMG_2654.jpg

员工给酒瓶粘贴标签

IMG_2827.jpg

颜色迥异、样式繁多的名片

  大众网·海报新闻郓城10月24日讯(记者 李效谨)近年来,郓城县积极创新脱贫攻坚模式,按照“政府出资、社会援建、引企入驻、集体所有”的要求,积极推广扶贫车间建设,目前,郓城县共建设扶贫车间615个,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润1.3亿元,吸纳就业7838人,受益分红贫群众18080人,创新探索出“返乡创业+扶贫车间”,扶贫车间+贫困户+电商”的发展新路,推动了贫困群众由“获得式”扶贫到“参与式”脱贫转变,改变了贫困户单纯依靠土地获得收入的生产生活方式,“忙时务农,闲时务工”逐渐成为郓城农村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产业链近10万人,年税收近1亿元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郓城县同力酒类包装扶贫车间看到,不少员工正在给酒瓶粘贴标签,动作娴熟,10秒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酒瓶的标签粘贴,标签粘贴完成的酒瓶整齐摆放在员工身边,待得达到一定数量后,员工会将酒瓶进行封箱,随后,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将箱子运送至储存室内。 

  据同力酒类包装扶贫车间负责人王庆海介绍,车间的员工大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薪资也是按件计算的,每给一个酒瓶贴一个标签,员工就可以获得2分钱,每个月大约可以拿到4000元,2018年底,车间内20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就此,记者采访了郓城县丁里长镇党委副书记许淑华,“从酒瓶、酒盖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酒类包装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全镇共有200余个酒类包装车间,为本镇提供了近2万个工作岗位,也有附近乡镇、县区的群众乘坐大巴前来工作,再加上在外的销售人员,整个产业链近10万人。2018年,酒类包装产业共缴纳了近1亿元的税收,截至到今年9月份,酒类包装产业已缴纳了7000万税收。”许淑华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酒类包装产业工作岗位比较灵活,员工可以自由安排上班时间,即使是身体有恙的年迈老人,只要他们有做工的想法,酒类包装产业也可以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岗位,甚至这些老人可以选择在家里工作,工作人员会将原材料送到老人家中。 

  员工薪资可达7000余元,产品远销海内外 

  进入唐庙镇仲堂村扶贫时间,产品展示区墙壁上张贴着颜色迥异、种类繁多的名片,货架上也整齐摆放着不同款式的请柬、台历等,似是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令人眼花缭乱;一张成品名片往往需要多种工序,生产车间内的员工分工有序,有的负责名片印制,有的负责检验;办公室内,设计师正在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名片样式,电脑不时传来客户下单的提示声。 

  “车间员工薪资是根据熟练度发放的,起初,员工因设备操作不熟练,生产量较低,一个月仅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的薪资,等到员工掌握名片印制的各种流程,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后,薪资可以达到7000余元。”山东艺名堂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从事高档名片、台历、吊牌、请柬等产品的制作加工,主要通过淘宝、天猫、微信等网络接单销售,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最贵的名片价格为2美元每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2016年,郓城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淘宝村镇,出台众多优惠政策鼓励有创业梦想又致力于村庄建设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仲伟恒在仲堂村党支部书记仲辉的再三劝说下,立志返乡创业,先后投资350万元成立山东艺名堂印务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450余万元,下一步,仲伟恒规划将生产规模扩大至原来的3倍,预计年销售额可突破1000万元。 

责任编辑:李亚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