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潘敬敬
逐步建设中的绿鲁合作社
出产的葡萄十分诱人
陈洪亮在绿鲁合作社内工作
大众网·海报新闻定陶11月15日讯(记者 张迪 通讯员 倪顺)今年42岁的陈洪亮是土生土长的定陶区黄店镇陈楼村人,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致富能手”。2013年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乡创业,从一个小葡萄园到如今集采摘观赏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庄园,他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乡土地成就了“致富梦”。
自小在农村成长的陈洪亮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心中一直有个植根土地、回育家乡的创业梦。年轻时他在浙江杭州一带开挖掘机,外表黝黑朴实的他十分踏实肯干,很快就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浙江的工作生活中他发现,当地居民都喜爱采摘购买绿色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他敏锐地意识到农业将迎来大发展。
2013年秋天,陈洪亮毅然回到家乡黄店镇陈楼村开始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创办葡萄基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年过四旬的他重新选择职业,而且是通过祖祖辈辈耕种过的土地,对此,身边很多人都十分反对,“种地就是维持个温饱,你在外面一年几十万,回来受这个罪干啥?”
面对身边各种不支持的声音,陈洪亮没有退缩,他流转土地70亩,成立种植合作社,吸纳村内贫困户就业。合作社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培育巨峰、夏黑、冰糖心等易成活、口感好、糖分高的新型葡萄品种。栽培过程中不打药,坚持绿色有机种植,葡萄日光量充足。葡萄园产出的葡萄颗大多汁、很受欢迎。2014年8月,喜获丰收的陈洪亮举办第一届绿鲁葡萄节,来自定陶周边的批发商纷纷上门订购,多年的创业梦成功的走出了第一步。
“2015年那场大雪,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害怕,一场大雪让那一年的努力都白费。”2015年的那场大雪让刚成功迈出第一步的陈洪亮一下回到了事业的谷底。“之前葡萄基地的盈利都搭进去不算,又赔了30多万。”说起这段回忆,陈洪亮的语气格外凝重。
没有了流动资金,葡萄基地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但陈洪亮并没有气馁,他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重新购买幼苗。在整个过程中,陈洪亮丰富种植种类,引进“金桃50”新型猕猴桃。终于,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绿鲁葡萄园再次获得收益,并成功举办第二届葡萄节,收获的葡萄和猕猴桃都被批发商订购一空,
陈洪亮的葡萄园还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在葡萄地里套种西瓜,还在秋冬季节散养山羊来增加效益。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合作社现有面积70亩,亩产在4000斤左右,日常用工在50人,大多为村里的贫困户或留守妇女,月收益在2000元左右。
目前,合作社连片的葡萄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走在创业路上的陈洪亮没有停滞不前,自14年合作社成立以来,陈洪亮多次外出考察、订阅报刊杂志、了解农业最新消息,规划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方向。同时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陈洪亮也看到了互联网对自己事业的促进作用,自2017年起,陈洪亮开始利用手机微店实行网上订购,利用“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帮助绿鲁葡萄走向国内更广的市场。
2018年6月,陈洪亮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流转土地300余亩,打造新型温室栽培大棚,引进百香果、番石榴、礼品西瓜等口感佳、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南方热带水果。目前已建立8座占地1.4亩的温室栽培大棚,修建仿古木质猕猴桃长廊,园区其他部分正在逐步建设中,扩建后的绿鲁合作社将成为集采摘观赏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庄园,日常用工量将在150人左右。
“一个人富不是富,我回家创业,就是想让更多的家乡人富起来,实现幸福梦。”谈及今后,陈洪亮表示,合作社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将继续发挥示范效益,创新发展模式,走在市场前沿,带动群众收益致富,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责任编辑:潘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