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18:15:00

    □ 本报通讯员 常慕城
    本报记者 吴宝书
    忠诚筑信仰 队魂代代传
  司务长何彬调离武警成武县中队的那天早上,默默地用红漆将忠诚石上的“忠诚”两字描了又描,久久不愿离开。
  忠诚石矗立在营区东边,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官兵们都要在石前学唱《忠诚卫士组歌》。
  从1995年开始,中队把忠诚正直作为队魂,一茬茬官兵始终砥砺传承,躬身践行。每当干部调整、老兵退伍、新兵下队,中队都以特殊的“接风会”“送行会”,学队史、传队魂、背队训、讲队风。
  2014年10月30日,中队政治指导员张志南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名基层代表,参加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其间,习近平主席向基层代表们提出了殷切的嘱托。返程路上,张志南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习主席的嘱托来筑牢官兵的信仰之魂。而交接仪式上那一幕又出现在他的眼前,激荡着他的血液——“张志南同志,你是第十四任成武县中队指导员,我们中队已连续书写了十余年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的历史、163项省级以上荣誉,现在我把缀满荣誉的队旗完整地交给你,希望你创造更辉煌的荣誉。”
  忠诚于党最基本的是忠于职守,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武警成武县中队把强军要求落实到一岗一哨、一兵一卒,始终用“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的思想引导官兵。
  “一开始对忠诚的理解就是听首长的话,听中队干部的话。后来慢慢对忠诚有了一些理解,感觉自己身上扛着什么。”战士陈小龙说。
  中队里,“忠诚、感恩、报国”备受推崇,“队兴我荣、队衰我耻”叫得最响。
  2007年5月,中队军事体育代表队从菏泽载誉归来,队里按照惯例组织锦旗签名仪式,可战士钱永德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锦旗上。
  原来,支队举行运动会,中队原本各课目都遥遥领先,可400米接力时,钱永德由于冲刺过猛不慎摔倒……中队团体总分落到了第二。
  “队长,我给中队拉了分,怎么好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荣誉呢。”钱永德说。
  时任中队长刘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这个签名给你空着,等着你争得荣誉再补签。”
  自那以后,钱永德苦练军事技能,在一次军事比武中荣获“军事训练标兵”,光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如今,钱永德已从济南指挥学院毕业回队担任中队长。他说:“之所以再回中队,就是要把中队荣誉的故事讲下去。”
  转了二期士官以后,一班班长毕雨樵感觉基础比较扎实了,平常训练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位退伍20年的老兵来到中队,当着队内官兵的面完成了双杠五练习动作,标准之高就连中队现役军人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毕雨樵觉得很惭愧:“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军事过硬的老兵,才能让中队这个荣誉一直接力下去。”
  这支被总部首长称为“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连队”,连续20年被武警山东总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15年年初,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军强军标兵单位”。
    进来是块铁 出去是块钢
  一个地处内陆小县、没有惊天壮举的普通中队,为何在军地高层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7月23日,班长王国启作为菏泽唯一一名军人火炬手,出现在济南奥运火炬传递现场。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就在几天前,他还为捍卫奥运盛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2008年7月18日,一伙不法分子携带雷管、炸药,流窜到鲁西南集结训练。情况万分危急,公安部门要求支队抽调14名尖刀骨干参与战斗。王国启临危受命,参与了行动。19日深夜,这伙歹徒将炸药装上雷管,正准备实施破坏,潜伏了6个多小时的王国启和战友们迅速出击,一下子将其全部制服。
  “武艺练不精,不算成武兵”,这是中队的队训。因汉高祖“成就武功”而得名的古城成武,素有尚武习武的传统。中队把风行成武的大洪拳、小洪拳、梅花拳引进中队,每逢训练间隙、课余时间,都喜欢在操场上耍上几套、练上几招。
  十几年前,中队老营房是由仓库改建的,低矮破旧。但斑驳墙体正中,一个由战士自己书写的硕大“武”字却历久弥新,为营区平添了血性和虎气。为这个字“描红”,是中队传扬“尚武”精神最庄重的仪式。
  一下子练不出“两下子”。官兵们坚持每天踢沙袋、打拳靶、劈哑铃、抓沙包“四个一百”。中队曾2次搬迁,每次未建营房先建训练场、未添生活设施先添训练器材,官兵钟爱训练场胜过自己的宿舍。他们始终坚持迎着风雨练瞄准、冒着酷暑练攀登,每周至少1次五公里武装越野、每季1次长途拉练,让官兵在挑战极限中摔打钢筋铁骨,磨砺出“皮肤最黑、军装最旧、眼睛最亮、口号最响”的特有标志。
  单兵强不算强,整体强才是真的强。在中队,灶台前的厨师也许就是训练场上的“武教头”,养殖种菜的小能手也许就是比武竞技场上的“刀尖子”。有两次总队组织军事考核,抽到了中队炊事班,竟然都夺得了第一名。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中队,这句口号变成了一组闪现着利剑锋芒的数字:中队连续30多年实现执勤目标安全无事故,先后制止犯人企图脱逃事件39起,圆满完成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中队先后夺得26个第一、创造11项纪录,连续21年保持军事训练成绩总评优秀,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1次。
  成武县委书记鲁志成,早在15年前就与中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在成武担任什么职务,他都首先带领机关人员到中队对标学习。经过长期接触,他深有感触:“这个中队不一般,这些官兵不一般!中队是一所大学校、一座大熔炉,走进来是块铁,走出去是块钢。”
    草木皆故事 点滴见精神
  订阅32年的《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一张不少;31年前的缝纫机、小推车仍在使用;不抽烟、不喝酒、不下馆子、不向家中要钱的约定坚持了17年;一棵石榴树,凝结了几代官兵的感情;一间工具房,装满了全体战士的智慧。
  在武警成武中队,一草一木有故事,一点一滴见精神,角角落落有文章。
  战士谢怡卓刚到中队时,班长让他用小毛刷清扫门窗角落,他觉得很无聊、不情愿。指导员知道后对他说,中队的荣誉就是这样一招一式干出来的。
  简单的事做精致就不简单。他们清整营区卫生,打扫工具有区分:宿舍、食堂、卫生间工具一一作标记,不混用乱用;具体实施有步骤:室内打扫先笤帚扫一遍、后湿拖把拖一遍、再干抹布擦一遍、死角处小毛刷清理一遍;维护保持有要求:早饭前值班员检查、午饭后值日员巡视、晚点名值班干部讲评。
  平常的事坚持做就不平常。中队1993年开展正“三相”、纠“三手”、紧“三带”、查“三扣”、剪“三长”、扬“三声”活动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官兵的站相走相、警容仪表成为驻地的一道风景线。
  难落实的事大家做就不难。中队经过多年实践,把各项工作都细化到每个人头,大到执勤训练、教育管理,小到门窗玻璃、电灯开关。传承了近30年的工具箱,至今仍贴着一张1987年至1999年的责任人名单。
  一次,一位支队领导的驾驶员到中队,伸手就摘营区的苹果,战士杨心株发现后,当即制止:“我们中队的苹果都有编号,谁都不能随便摘!”
  铁锹坏了还得自己去修,为什么不再买一把?铁锹用完以后,把土冲干净,上面还要擦上油,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中队文书张路刚来的时候就是这种想法。融入了中队之后,他慢慢学会了勤俭,学会了勤快。
  去年的一件小事,张路记忆犹新。一天吃午餐的时候,餐厅米饭炒得不是很熟,吃的人也不是很多,剩下的米饭就被倒进了喂猪的槽子里。刚吃完饭没多长时间,指导员检查时发现了倒掉的米饭,立即集合所有官兵。指导员先是讲中队勤俭节约的传统,然后自己吃了一口剩米饭,其他官兵人人都上去,一人吃了一口,把米饭吃完了。这件事情也给官兵们敲响了警钟:粮食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人人都要勤俭节约。
  这些年,中队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始终没丢,官兵天天都过“艰苦奋斗日”,周周都听“艰苦奋斗课”。中队的小木工、小电工、小焊工、小泥瓦工自带“徒弟”,仍在传承。
  1996年从成武县中队退伍的王荫才,把武警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了厂子里,从流水线工人干起,先后被破格提拔为车间主任、副厂长,直到自己创办了天津本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的王荫才,时常惦念着中队。“我常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上天再让我年轻一次,我还当兵,还当成武兵!”王荫才说。
2016-02-25 18:13:00

  (现在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始终没有丢。上世纪80年代配发的缝纫机、补鞋机、工具箱仍在使用。齐鲁壹点记者 戴伟摄)

  官兵官兵,武警成武县中队的“官”们,他们身上带有的忠诚、个性和气魄,成为成武中队一道独特的精神魂魄,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战士。

  (成武中队的战士正在吃饭。齐鲁壹点记者 戴伟摄) 

  捡垃圾的政委

  王荣茂,现任武警临沂市支队政委,曾在成武中队做过指导员。成武中队“编外指导员”宋宪稳与他很熟。

  2015年4月,宋宪稳到临沂去看他。结果早上起来时,远远看见前面有个人在跑步,跑几步就停下来,弯腰捡起点东西装兜里,再跑几步,又捡点啥东西装兜里,后来那人跑近了,宋宪稳才看清原来是王荣茂。宋宪稳问,“你这是捡了啥好东西呢?”王荣茂翻开口袋,一兜的碎纸片和小垃圾。

  宋宪稳对此很是感慨,让士兵打扫打扫不就行了。王荣茂却说,习惯了,都是在成武中队养成的习惯。

  现任成武中队指导员张志南回忆,王荣茂在成武中队做指导员时,就连养猪用的拌猪饲料的池子,都被打扫得很干净。

  王荣茂做指导员时想法很多,比如在光荣榜上照彩照,锦旗牌匾上留签名,让大家知道,中队每个荣誉的取得与每位官兵都是分不开的。中队每年搞的一些训练,官兵的日常生活等,他都用胶卷和光盘记录下来,这种传统一直坚持到现在。

  李庆在成武中队当中队长时,有一次,媳妇带着孩子来看他。队里有葡萄架子,上面结满了葡萄,女儿看到葡萄熟了,就嚷嚷着要吃。但李庆把孩子拉到了家属院,让司务长帮忙出去买点葡萄给孩子吃,队里种的葡萄,李庆硬是一颗也没让孩子摘。

  会做思想工作的指导员

  杨修塔,2010年至2011年时任成武县中队指导员,他对战士们的关心,让很多老兵记忆尤深。

  有一次,一位战士家里发来电报,说祖母病重,但这个战士的反应不是很强烈。接到消息后不是很焦急。杨修塔心很细,给战士家里打了个电话,了解到战士祖母是有病,但没那么严重。其实是家里给他介绍了个对象,看能不能请几天假。

  杨修塔给战士做思想工作,可以多打电话慰问下祖母,而不是请假。战士一听就急了,说要回去。杨修塔说,选择了当兵就要服从部队,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现在走不了倒不如放下包袱,好好把当前工作做好,等任务一结束,就给领导汇报,看能否让战士请假回家。成武县中队的战士们,只要把道理讲清了,也都服从大局。

  听老兵们讲,杨修塔是河北河间人,普通话不是很好,可他为了打造好警营文化,经常带头参加文艺演出和比赛,只要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他就说:“哪个节目难?哪个节目不想上?我上!”

  这些年,宋宪稳有时候在成武中队待得晚了,就会住在军营里。每天夜里12点,他会跟着中队长和指导员到每个宿舍去查岗。有的战士累了,热了,在不知不觉中蹬了被子。中队长和指导员就会轻轻地替他们盖上,再轻轻地离开。

  “为什么成武中队的兵愿意跟着官干?因为官的心里装着兵。这么多年来,成武中队最打动我的精神核心,就是官兵之间的那种相互信任。”宋宪稳说。

  指导员的委屈和幸福

  接力棒一茬又一茬,2012年,现任指导员张志南来到成武中队,他刚开始时担任排长。当时的中队长是王金光。

  张志南回忆,以前在其他部队时,都是战士给干部打饭,后勤还时不时给加个餐,炒个肉啥的。可来到成武中队吃的第一顿饭,张志南就有些不适应,这里都是干部排到士兵后面,最后才能打上饭。“当时我排在后面,轮到我时,饭菜都没有了,当时心里有些委屈,不是在乎那点饭菜,而是感觉有点不受尊重。”

  中队长王金光还排在张志南后面,看到张志南的表情,就把他叫到一边说,“干部最后打饭,可以看到战士喜欢吃啥饭,好调整菜谱。再说战士们训练很辛苦,要尊重他们,爱兵,要爱在心里。”这么一解释,张志南就释怀了。

  还有一次,周六晚上,军营允许放电影,可能是门没关好,熄灯了张志南还在看,声音有点大,传了出去。“当时指导员就过来说,声音小点,别影响战士休息。其实当时网络学习室离战士宿舍很远,我心里也觉得委屈,脸色就不好看。第二天指导员来找我,他说,爱兵,要爱在细节上。真正把兵放到心里,才能形成战斗力。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张志南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名基层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张志南这些代表跟军委主席习近平一起吃了一顿红军饭,重温当年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

  那天,上的都是一些当地土菜,梅菜扣肉、高粱米、南瓜粥、豆腐皮、红烧茄子、苋菜、窝窝头等。张志南坐在习主席对面,就见他不停地给两边的代表们夹菜,告诫大家要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强军梦,未来需要他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学会讲传统爱传统,要保持好老革命的本色,传承好红色基因。

  4个月陪伴“耗走”抑郁症

  2013年,新兵王静良来到成武县中队不久,与家人发生矛盾,出现抑郁症症状:不愿跟人交流、经常抱着脑袋发呆……领导知道后,很担心,想把他调走,但成武中队的战友们坚决不肯放弃他。当晚,时任中队长孔海峰就将床铺搬到班里,跟王静良睡到一起。每当小王发愣,就上去跟他聊天;每当小王烦躁,就陪他到附近的公园遛弯;每当小王沉默,就让他看个电视节目开心一下……4个多月的形影不离,王静良病情终于好转,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复员后,他回到老家淄博,跟着父亲做家具,生意很红火。

  (齐鲁壹点记者 张洪波 魏新丽

2016-02-25 18:11:00

  本报讯 通讯员 潘明 高飞 功勋闪耀齐鲁,殊荣载入史册。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武警山东省总队菏泽市支队成武县中队“基层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济南举行。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吴昌德宣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并向成武县中队颁授奖旗。武警部队政委孙思敬,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公安部部长助理王俭等出席大会。

  成武县中队驻守在鲁、豫、皖、苏四省交界,中队担负成武县看守所看守勤务。自1949年组建以来,该中队始终坚持铸忠诚品格、砺血性虎气、蓄精细养成、葆传统本色,单位建设实现了全面过硬、长期过硬。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先后夺得26个第一、创造11项纪录,连续21年保持军事训练成绩总评优秀,出色完成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连续30多年安全无事故,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1次,连续20年被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被表彰为首届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武警部队和山东省有关部门领导,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陈国桢,山东总队司令员李苏鸣,政委王爱国及驻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代表1300人出席大会。

  会前,与会领导亲切会见了成武县中队官兵代表并合影留念。

2016-02-15 16:25:00

  武警成武中队战士训练

  武警成武中队战士训练

  日常训练一丝不苟

  武警战士的网络课堂

  传承多年的补鞋机依然在“服役”

  大众网记者 张鹏

  日前,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命令,授予武警山东省总队菏泽市支队成武县中队“基层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这个来自菏泽的基层武警中队一下被推到了公众的眼前,武警成武县中队也忽然变得忙碌起来。

  “今天上午接到8、9个来自全国各地媒体记者的采访咨询电话。”今天上午,武警成武县中队指导员张志南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谈话中,他仍流露着兴奋和激动。“中队官兵也是昨晚从新闻联播得知这一消息,这份荣誉经中央军委、国务院签署,是全军的最高荣誉,成武中队也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支获得此项荣誉的武警部队!”

  “荣誉来自前辈以及现有官兵们的不懈努力,扎实肯干才能出成绩。”面对这份宝贵的荣誉,张志南认为这是上级领导对部队建设的关心,中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进取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履行好职责使命,以优异的成绩,让党中央放心。

  这支来自基层的中队到底做了什么工作,能够连续20年被武警山东省总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又如何得到了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肯定?

  强化理论知识 20余年的《解放军报》一张不少

  在武警成武县中队荣誉室的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两块从上世纪60年代保存下来的“忠”字玻璃,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上面的红漆几近斑驳,其中一块还因破碎而用胶带粘合,却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党的十八大以后,武警成武中队把习主席一系列讲话精神作为政治生活的主题,每月组织理论之星评选,每天一小时学习雷打不动,把讲话精神制作成记忆卡、口袋书,让官兵随时学习。利用开办了20年的《冲锋号》小报,开辟忠诚卫士专栏,让官兵人人当记者、个个谈体会。

  在中队担任过指导员的蒋哲文介绍,中队还有一个传统,1994年至今,20余年的《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至今一张不少,中队就是想通过这个窗口,随时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和全军先进单位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小报取名‘冲锋号’,就是希望中队有朝一日也能冲到全军的前列。”蒋哲文说,中队还开设了成武卫士网站,深入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和战斗力标准大讨论,让忠诚卫士思想,深扎官兵心灵,让党的军事理论和先进军事文化牢牢占定官兵的思想阵地。

  炊事员也会武术 训练考核斩获综合成绩第一名

  成武县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自古就有尚武、习武的传统,为了提高战士技战术水平,中队聘请当地知名武术教练定期来队传授技艺,大洪拳、小洪拳、太极拳等中华传统武术,在这里人人皆习。

  每逢训练间隙,课余时间,官兵们都喜欢在操场上耍上一套,练上一招,大家对传统武术的痴迷和热爱,成了钻研军事训练的兴趣和动力,传统武术军事训练相互交融、相互提高。大众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成武县中队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竞赛中勇夺26个冠军、创造11项纪录,26人被评为神枪手、执勤能手和训练尖子,39名退伍战士被招录为公安特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队始终用“武艺练不精,不算成武兵”激励官兵,新时期又给队训赋予了“兴队先兴武,强军先强能”的时代内涵。

  2011年10月份,武警菏泽市支队组织所辖建制中队军事训练抽签考核,抽到了成武县中队炊事员张林,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在竞赛中取得了5公里越野、器械、擒敌、400米障碍综合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张志南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日常训练的结果,“炊事班训练时间少,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官兵军事考核排名全中队过半才能进入后勤工作。”

  打磨锋利“尖刀” 曾挫败破暴恐分子坏奥运图谋

  有人形象地把基层中队比喻为“刀尖”,武警山东省总队政委王爱国说,无论是反恐处突还是维稳制乱,冲锋陷阵都靠一线官兵,必须把这个“刀尖”打磨得更加锋利,锤炼锻造“刀锋战士”。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40多名暴恐分子跨区进入鲁西南地区训练,企图进京破坏奥运会。时任武警菏泽支队支队长任孔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他说,这伙暴恐分子当时还有一个企图,如果进京失败,他们就炸毁京九铁路大动脉。武警成武县中队官兵接到上级命令后,组织了14名尖刀骨干,中队班长王国启说,收到这项任务时,他很担心,“他们蓄谋已久,有备而来,手中有刀,有炸药。”但王国启说,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哪怕流血牺牲,也要把暴徒消灭掉。

  2008年7月19日深夜,正当暴恐分子准备动身进京实施破坏的时候,潜伏了6个多小时的王国启和战友们将这个团伙一网打尽。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中队官兵担负抢险救援50余次,救出被困群众千余人,挽回经济损失逾3000万元。

  为荣誉而战 退伍战士捐出奥运火炬

  “忠诚,绝不止于一句口号,而是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赢得的百姓口碑。”张志南告诉大众网记者,在一次救火中,原中队长李庆连续5次冲进火海,背出多名群众,抢出两个滚烫的煤气罐,自身头发、眉毛被烧光,胳膊、前胸严重烧伤,令在场群众心疼落泪。

  “很多新战士都有一种想法,就是感觉对党忠诚离我们太遥远。”张志南说,其实,把对党忠诚可以转化为对中队党支部的忠诚,对中队战友的忠诚,对家人的忠诚,对朋友的忠诚,武警成武县中队就是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在身边最直接、最能体现出的一种忠诚。

  2008年7月23日,奥运圣火在济南如期传递,中队官兵王国启作为菏泽市唯一一名军人火炬手代表,闪亮出现在传递现场。火炬成功传递之后,他手中的火炬被炒到40余万元,面对金钱他并没有心动,而是捐给了中队,存入荣誉室。

  大众网记者在中队的荣誉室里看到,60多面锦旗上密密麻麻地签满了战士的名字。在这里,每名官兵都有属于自己的终身荣誉编号,从1995年中队被评为标兵中队开始从无间断。2012年,从中队退伍近20年的王荫才回到成武中队,在荣誉墙上找到了各自的照片和编号,看到当年支部给自己的评语时,一度热泪盈眶。

  坚守老传统 一个工具箱传承近30年仍在使用

  “荣誉编号进队史,锦旗牌匾留签名,光荣榜上贴彩照。”武警成武中队中队长钱永德向大众网记者罗列了成武中队创队以来保留的3个优秀传统。让每一位曾在中队服役的战士进入中队历史,让优秀传统留给将来进入队中的每一个战士,这是成武中队塑造独特中队文化的思路。

  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不抽烟、不喝酒、不下馆子、不向家中要钱、人人有存款”的“四不一有”活动,如今已经成为了成武中队官兵传承不变、人人自觉遵守的制度;缝纫机、补鞋机、工具箱,这些“老古董”是上世纪80年代配发到中队的,今天在官兵们手中依然运用自如。

  老机器、新战士,新战士、老手艺,这看似不搭调,却又如此和谐,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那些好传统、好作风,在成武县中队始终精彩地传承着、演绎着。

  在一个传承了近30年的工具箱内,贴有一张写于1987年至1999年的责任人名单,泛黄的纸页被官兵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薄膜封起。不少看到此景的人都能感觉到,尘封的这段珍贵历史,代表着那份亘古不变的军人情怀。

2016-02-14 07:47:00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命令,授予武警山东省总队菏泽市支队成武县中队“基层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武警山东省总队菏泽市支队成武县中队自觉践行强军目标,接力谋发展、扎实打基础,全面建设不断发展进步。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先后夺得26个第一、创造11项纪录,连续21年保持军事训练成绩总评优秀,出色完成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连续30多年安全无事故,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1次,连续20年被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被表彰为首届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为表彰先进,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武警山东省总队菏泽市支队成武县中队“基层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国务院、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向武警成武县中队学习。学习他们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学习他们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持续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不断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学习他们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保持正规的战备执勤、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学习他们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坚持不懈抓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要以他们为榜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5-07-08 21:37:00

报告团成员武警成武县中队指导员张志南发言

参加此次报告会的部分领导

武警成武县中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大众网菏泽7月8日讯(记者 钟博陵 见习记者 岳中渊)今天上午,武警成武县中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菏泽大剧院举行。在报告会上,武警成武县中队指导员张志南等五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深情满怀地介绍了武警成武县中队的先进事迹。每个成员做的报告都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现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菏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爱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解维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杨永昌,市政协主席刘勇,市委副书记孙丰华出席了报告会。 

  在报告会上,首先播放了武警成武县中队的宣传短片,该视频介绍了一支“没有红军历史的红军队伍”是如何连续19年被武警山东省总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的,一连串的荣誉和先进事迹,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

  在报告会现场,武警成武县中队指导员张志南讲述了自己当初从牡丹区调到成武担任排长的心理变化历程。他说,自己通过努力把压力变成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综合素质,如今担任指导员,要继续发扬传统,响应党的号召,忠于党、国家和人民。

  成武县电视台记者刘红菊则在报告中讲述了一个民兵蜕变的小故事。刘红菊说,因为自己工作关系,她了解到辽宁籍的战士赵文浩,因其家庭变故,从小染了一身坏毛病,后被送到了武警成武中队。在作风强硬、要求严格的部队中,赵文浩不仅改掉了恶习,还真正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战士。

  武警中队退伍老兵王荫才在报告中提到,正是因为在军队6年锻炼养成的好习惯和优质品格,才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帆风顺,并创办了天津本真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成武县文化馆群文辅导员孔令梅、成武县看守所所长王显来分别讲述了自己与武警成武县中队之间的故事。

  报告会结束后,大众网记者采访了部分参加此次报告会的听众,他们纷纷表示武警成武县中队的先进事迹对自己触动很大,要向他们学习。退伍老兵曹代苗激动地说:“感触很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还要更加严以律己,用这种精神鼓舞自己。”

  菏泽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菏泽军分区司令员,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直各部门单位班子成员及党员代表也参加了报告会。

2014-07-31 14:49:00

  迎“八一”建军节系列报道①

  武警成武中队:烧好“大熔炉” 塑造“兵样子”

  武警成武中队战士训练

  日常训练一丝不苟

  武警战士的网络课堂

  传承多年的补鞋机依然在“服役”

  指导员为新兵讲荣誉背后的故事

  成武中队战士自己种菜,收获了辣椒

  中队官兵用石榴摆出“家”

  驻地张大爷为官兵送来鸡蛋等慰问品

  大众网菏泽7月31日讯(记者 刘 进)从山东武警中队菏泽支队成武中队走出的官兵,总会被群众称赞很有“兵样子”。塑造官兵有里有面的“兵样子”背后,是武警成武中队数十年如一日继承军队老传统、坚守自身优秀练兵方式的军营文化。

  这里走出的兵,就是不一样

  2009年9月17日,阜阳市11所大中专院校的近4000名新生汇报军训成果,其中军训的教官,都由前一年退伍返乡的战士担任。这场大比武,成武中队的退伍士官刘富诚所带的班级荣获第一名。

  “通过你负责的班级,我看到了你个人的出色素质,由此也想到,成武中队一定是一支战斗力很强大的部队!”时任阜阳市市委书记宋卫平为刘富诚颁奖时说。当年10月,刘富诚被阜阳市公安局正式录用为公务员。

  2014年3月,刘富诚当年所带的新兵刘岩松参加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护林警察选拔。2000多名退伍战士公开竞争40个名额,经过面试、理论测试、体能比拼,2013年从成武中队退伍的刘岩松,出场不到3分钟就得了5次掌声,被当场录用。

  “尽管小伙子穿的是便装,但我分明看到他骨子里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考试官这样评价刘岩松。

  在采访中,大众网记者听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据了解,成武中队武警战士“兵样子”的完美塑造,并非一日之功,它是成武官兵在日积月累、精雕细琢中打磨出来的。

  “兵样子”背后的“中队故事”

  在武警成武中队的各届官兵之间,流传着许多在中队服役时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成武中队的军营文化,也从侧面诠释了为何从成武中队走出去的每一位官兵长久保持着军人素养。

  2012年底,只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了3个月书的常鹏飞参军来到了武警成武中队。最初当兵“是由于自幼对军人崇拜”,但常鹏飞对军人的认识是却是在成武中队塑造完成的。从刚来时的懒散、心浮气躁,到现在的勤奋、积极向上,在成武中队待了一年半,常鹏飞觉得自己从身体到灵魂完全得到了改造,“这要比在大学更能提升自己”。

  前任中队长孔海峰在成武中队工作了12年,他向记者回首了自己当新兵时的一件事。一次平整完训练场,孔海峰将铁锹整整齐齐地放到了工具库,班长李健三次问他“你把工具放到位了吗?”他均答“是”。班长没再说话,径直走上前去将铁锹抱到了室外,用扫帚略一清理,纷纷扬扬地掉下许多沙粒来。

  “班长虽没有批评我,但我真切地感觉到,在那一次,他将我思想上的沙粒打扫干净了!”从那以后,孔海峰做任何事都会先想想那把铁锹上的沙子。2010年,孔海峰因工作表现突出,被破格提干。

  刘德旭是一名典型的90后,这个2012年从大连入伍的“富二代”新兵,曾经每月至少要花费五千元零花钱,这让其父母都感到担心。来到成武中队不到半年,刘德旭不仅成功把烟戒掉,而且还成为了中队里的文艺兵,当他给家里寄去3000元的津贴时,父母都为他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惊喜。

  精细化管理润物无声

  “我们就应该多干一些见效慢但影响长远的事!”成武中队上士尚永好在与其它中队战友辩论时说。做影响长远的事,正是成武县中队的练兵思路。

  到过成武县中队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中队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讲究,官兵的每一个举动都很规范;他们从精细中促成习惯,在点滴之间练就真功夫。

  在成武中队,一张周密制定的工作流程图从年初延伸到岁尾,对诸如餐具摆放的位置、窗帘叠放的高度、卫生工具放置的顺序等细节,成武中队都明确了标准和要求。“什么时间干哪些工作,每一项工作怎么干,需要达到什么标准,照着流程图执行就是了。”常鹏飞说,这样的流程图逐渐变成他的生活准则,这也让他从一个新兵变成了一个合格兵。

  据了解,成武中队常年开展正“三相”、纠“三手”、紧“三带”、查“三扣”、剪“三长”、扬“三声”活动,正是这种精细化管理,使得中队营区常年保持地面无纸屑、无烟头、无痰迹、无污物,墙上无脚印、无钉眼,玻璃无人为损坏。

  去年9月,一位来访的驾驶员将烟头顺手丢在了地上。一名下哨的战士看到后,立刻将烟头捡起来攥在手里,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弄得那名驾驶员面红耳赤,连声道歉。

  成武中队还将地域文化融进了战士的日常养成训练中。成武县是中国孝文化的发祥地,成武中队借势开启了“孝”这道闸门,几十年来,中队传承发扬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官兵和睦”的优良传统,也在一茬茬官兵身上不断延续、发展。

  坚守老传统,练就新标兵

  “荣誉编号进队史,锦旗牌匾留签名,光荣榜上贴彩照。”武警成武中队中队长钱永德,向大众网记者罗列了成武中队创队以来保留的3个优秀传统。让每一位曾在中队服役的战士进入中队历史,让优秀传统留给将来进入队中的每一个战士,这是成武中队塑造独特中队文化的思路。

  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不抽烟、不喝酒、不下馆子、不向家中要钱、人人有存款”的“四不一有”活动,如今已经成为了成武中队官兵传承不变、人人自觉遵守的制度;缝纫机、补鞋机、工具箱,这些“老古董”是上世纪80年代配发到中队的,今天在官兵们手中依然运用自如。

  老机器、新战士,新战士、老手艺,这看似不搭调,却又如此和谐。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那些好传统、好作风,在成武县中队始终精彩地传承着、演绎着。

  在成武中队,1977年以来的党支部记录本全部留存;1994年至今的《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一张不少;1995年到现在,所有的官兵信息全都建档……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一个传承了近30年的工具箱内,贴有一张写于1987年至1999年的责任人名单,泛黄的纸页被官兵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薄膜封起。不少看到此景的人都能感觉到,尘封的这段珍贵历史,代表着那份亘古不变的军人情怀。

  2014年3月,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武县党政机关将武警成武中队定为“对标学习单位”。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87批、近5000名地方领导干部专程到成武中队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