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王铁炉传统柳编扶贫车间里“重获新生”

2018-10-18 16:3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德波

首届菏泽扶贫车间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的王铁炉柳编产品

市民在柳编展区咨询购买柳编产品

  大众网菏泽10月18日讯(记者 徐德波)在郓城县李集镇王铁炉村周边,“只种不编,一亩三千;连种带编,一亩八千;编筐编篓,家家都有”广为流传。在这里,柳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0月18日,首届菏泽扶贫车间产品展销会进入第二天,王铁炉柳编产品依然引来众多市民围观,一个逐渐落寞的传统手工艺,在扶贫车间的召唤下,重获新生。

  在郓城县展区里,柳编制品吸引了大众网记者的目光。从事柳编手工已经几十年的张洪记师傅正在现场编制一个果篮,动作娴熟利索,短短半个小时就差不多编完了。在张洪记的身边,摆放有花篮、果篮、椅子、衣筐等,各式各样的柳编产品,众多市民驻足参观,咨询售价。据了解,张洪记来自郓城李集乡王铁炉村,这些柳编产品正是来自村里的扶贫车间,跟着他从事柳编的村民就有130余人,其中有46个贫困户,预计今年能全部脱贫。

  “村里的人在扶贫车间做柳编,不用外出打工照样能挣钱,不仅能照顾家人,地里的农活也不耽误。”张洪记说,看着村里的柳编事业越做越好,越来越大,他打心里感到高兴,柳编不仅环保,还能提高村民收入,一亩柳条,纯收入就能达到3000元以上,如果村民自己种,自己编,纯收入差不多要8000多元了。

  张洪记告诉大众网记者,他爷爷在世的时候就会柳编,他父亲张殿平是远近闻名的柳编师傅,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向他父亲学习,他自己从17岁就学会了柳编,目前已经从事柳编35年了。

  “老一辈传下来的技艺,我不敢丢啊,一方面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柳编让我赚到了钱,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同时带动了身边的人增收致富。”张洪记表示,2014年,原王铁炉柳编厂改制,他组建了现在的公司,并于2017年进驻到村里的扶贫车间里,村里的柳编工艺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获得了新的活力,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