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牡丹在观赏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交流观赏牡丹栽培新技术,2024全国牡丹赛花会定于2024年4月上旬在菏泽市举办。
日前,菏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度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以及对政府工作意见建议的公告》。具体内容如下:
为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牡丹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10月26日,菏泽市召开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探讨牡丹在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探寻新的商机和合作可能,传承弘扬牡丹文化,共同助力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了不断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菏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与城市创建、城市更新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全力打造百姓幸福生活的“甜蜜圈”,让百姓足不出“圈”,“近”享幸福。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航空”时代,从“黄患致贫”千年之痛到14.6万群众搬出黄河滩奔向新生活,从经济总量“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从产业洼地到“231”特色产业体系强势崛起……这些成绩是菏泽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的结果,也是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的结果。
百廿载弦歌不辍,双甲子薪火相传。10月2日,菏泽一中举行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菏泽一中校友、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殷鲁谦,菏泽一中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佟振合,市政协主席王卫东,北京大学教授马小兵,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君松,市领导聂
菏泽史称“天下之中”,地处鲁苏豫皖四省通衢之要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牡丹之都和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9月20日,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菏泽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菏泽市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160亿斤大关。
9月19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菏泽市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举行开幕式。
9月7日,一支考察队伍从菏泽出发,直奔枣庄。参观、座谈,一路考察,一路思考,一路交流。这支由菏泽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和部分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考察团,问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取经之心坚决而迫切。
八月,菏泽各民生项目大干快干热潮涌动,建设者们坚守一线,马不停蹄,抢抓立秋有利天气,科学安排工期,以更高昂的士气、更务实的态度、更饱满的热情,真抓实干书写项目建设精彩篇章。
为进一步提升世界牡丹大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全球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世界牡丹大会组委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世界牡丹大会会歌、吉祥物,甄选具有“时代特征、牡丹精神、国际水平、中国元素、菏泽特色”的世界牡丹大会标识作品,推出具有辨识度的世界牡丹大会
第十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菏泽市中国林展馆举办,8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有关情况。记者获悉,本次林交会首次开设线上会场,“线上+线下”同步办展。
一个城市的美,不仅在于风景之美、建筑之美、秩序之美,也在于生活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一座城市的人文和文明,有时就是一个小小的扶手、一个简单的坡道、一个畅通的盲道……这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审视一座城市是否具有人文之美的指标之一。
7月24日,第三届山东网络文明周菏泽市活动启动。启动仪式上,现场对9个2023年度“好网民 在菏泽”榜样人物和2个“好网民 在菏泽”榜样社团进行了颁奖。
近年来,菏泽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扎实做好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三篇文章”,引导广大干部以过硬作风和本领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奋力开创突破菏泽、后来居上新局面。
7月10日,为期5天的“黄河入海流”沿黄省市网红打卡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沿黄九省 (区)的30名大V将沿着菏泽、济南、东营等山东省内沿黄主要标识性地区、城市实地打卡,多角度绘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全景画卷。
7月7日,大众网记者注意到,菏泽市长江路快速通道西安路跨线桥(点将台路至解放大街)已基本完工,已有部分网友驾车“抢先体验”。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7月1日晚,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特别节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播出,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互动交流中,在一个又一个见微知著的问答间,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方法一一呈现,引发广泛关注。
6月29日上午,总重约5万吨的菏泽市长江路快速通道上跨京九、新兖铁路立交桥完成近90度“大转身”,成功转体,为长江快速路通车打下坚实基础。据悉,该桥体是目前鲁西南地区最重的公跨铁转体立交桥!
一座城深爱一朵花,一朵花滋润一座城。2023年,是菏泽牡丹惊艳世界的一年,催花牡丹销售火爆、2023年世界牡丹大会在国外设立分会场、昆明花拍中心成立、以城市冠名的“菏泽号”高铁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品牌……菏泽牡丹、芍药产业正经历着“凤凰涅槃”般的精彩
又到一年毕业季,几年前来菏求学的高校学子们,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四面八方。近日,大众网记者在菏泽学院等驻菏高校内,采访今年的毕业生。他们侃侃而谈,大方对菏泽告白。
九曲黄河溯流而下,滋润了入鲁第一市——菏泽,在黄河岸边,“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菏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近年来,菏泽黄河河务局以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发挥行业优势、深入挖掘资源
据了解,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菏泽对省外企业吸引力尤为突出,以1130家省外企业超过青岛成为跨省企业迁入量最多的市,菏泽的省外迁入企业占比也是最高,有超过一半迁入企业来自省外。
十年寒窗磨一剑,只待今朝试锋芒。6月7日,2023年菏泽夏季高考拉开帷幕,70599名莘莘学子奔赴考场,为梦想而战。大众网记者直击菏泽高考现场。
菏泽与中国航天的情缘远不止于此,大众网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2年菏泽牡丹种子就搭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来油用牡丹、丝瓜、番茄等种子陆续被带入太空并在菏泽土地上开花结果。同时,还有一些菏泽人默默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5月的菏泽,大河奔涌,群贤毕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菏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菏泽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动菏泽市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外资外贸取得新突破,5月10日至19日,菏泽市委书记张伦率菏泽市经贸代表团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访问和招商推介,开展友好交往、客商拜访、项目洽谈、城市推介等系列活动,深化与外商在科技创新
5月16日-17日,山东省首届沿黄九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菏泽举办,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9市人社部门,共同达成山东省沿黄九市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联盟协议。
又是一年毕业季。近日,菏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大众网菏泽推出微视频《出圈吧,菏泽!》,致敬青春,号召广大毕业生来到菏泽、留在菏泽建功立业。青年学子在菏泽这片热土上,用奋斗和热血书写精彩人生。
一场马拉松,一场与魅力菏泽的邂逅。5月7日7时30分,2023“华瑞·华小粮杯”菏泽马拉松在菏泽大剧院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选手共同感受马拉松运动的魅力与激情。市委书记张伦,市领导王军、周生宏、陈宝华、刘连栋、姜凌刚、黄秀玲出席起跑仪式。
4月28日,2023年第一季度菏泽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菏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加力提速,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内外循环持续畅通,财税金融运行稳健,社会民生保障有力,顺利实现“开门红”预期目标。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是白居易诗作《牡丹芳》中的名句,它一方面生动地描述了人们倾城赏牡丹的盛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牡丹花期之短。而现在来菏泽,不必再有花期短、赏不到牡丹的担忧,牡丹也不再只是“一朵花”。
4月15日,菏泽市委书记张伦先后深入部分园区、企业、单位,调研牡丹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坚持开放思维,强化创新举措,树立市场导向,因势利导推动牡丹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不断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品牌。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军,市牡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4月12日,金融支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座谈会暨菏泽市人民政府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山东银保监局局长邢桂君,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葛志强,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陈好孟出席并讲话。市委书记张伦致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春英主持,市领导王军、刘连栋、
花开时节赏国色,菏泽春光话牡丹。刚刚过去的周末,菏泽出现了四海宾朋相聚畅谈共话牡丹的美好盛景。
4月7日晚,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举行。外交部外管司二级巡视员张华,省委外办副主任孙业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刘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会长王莲英及阿尔巴尼亚、斯里兰卡、塞浦
牡丹是菏泽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花大、型美、色艳著称,品类繁多。观赏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
谷雨三朝看牡丹,菏泽牡丹花更艳。四月,菏泽牡丹花开正艳,雍容华贵、芳香浓郁,万亩花田更是连阡接陌,蔚为壮观。菏泽向世界发出国色天香之约:“菏泽,准备好了!”
3月13日,2023世界牡丹大会和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举行。
为做好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的组织筹备工作,进一步丰富节会内涵、优化产品供给,延展产业链条,推动市场化运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牡丹节综合平台作用,3月1日,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社会面动员会召开,菏泽市副市长张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2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435亿元,稳居全国第三位。截至2023年2月10日,综合各市公布的信息,16市生产总值都已超过2000亿元。其中菏泽市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连续4年稳居第8位。
如今放眼菏泽大地,从政府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车间到田间,菏泽的项目、企业早已迈开有序开工的脚步,田间地头春耕生产陆续开始,呈现一派“兔”飞猛进的奋斗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