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兴时,自己也来上一段
大众网菏泽讯 6月23日,记者在单县文化馆家属院见到老兵田超的时候,他正接待一位客人。原来,单县有关部门拟组建一个老年文化团,想邀请田超主持文化团工作。送走客人,记者问他是不是每天都这么忙?他笑着说,“我本来在济南女儿家住着,可打电话找邀我演出的不断,非要我回来,这不就回来了,结果又在家待好几个月了。”
入伍迷上快书
1954年的冬天,18周岁的田超参军了,几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1955年他正式成为建国后第一批义务兵。由于有高小文化基础,他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部,在榴炮团后勤处当文书。这个文书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常常编些顺口溜,在各种文艺活动中逗得大家直乐。后来,在部队文工团的一次慰问演出中,田超被文工团演员陈增智表演的山东快书吸引了。文工团走后,田超就想学山东快书。
“没参军之前,在家的时候我就喜欢编顺口溜。听了人家的表演以后更迷了,整天琢磨着学山东快书。”唱山东快书得有一副鸳鸯板,田超没有,他就用炮弹壳做了一副快板。有了快板,但之前田超从来没用过,不会打,怎么办?凭着看演出时的记忆,他开始了苦练。文书自己一个办公室,这给他提供了方便。“每天不忙的时候,我就关上门在屋里练”。开始的时候,他的小手指根部被铜板磨破,出血,渐渐的结痂,最后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再有文艺表演的时候,田超就表演了陈增智演的《鲁达除霸》,战友们都说,“有七八分像”。要唱山东快书,常常需要一个人表演多个角色,表演动作就不能出错。为学好动作,领导特批他到文工团跟专业演员学习几天。回来后,田超就开始苦练动作。关起门来,在办公室里练;走到路上,也琢磨着这个动作怎么做好。“结果有人笑话。但当时就没觉着害羞,迷上了,也不怕人家笑话。”
后来,田超参加“麓水战士演出队”,成了一名业余演员,常常到各岛表演。高小毕业的田超是战士中的“文化人”,不仅能表演,而且还能自己编段子。由于编写的内容贴近官兵现实生活,表演生动,田超的节目受到了好评,并多次获奖,在部队他也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