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厂里遇到困难,但袁殿华(左一)还是充满了信心,厂门口的这副对联,道出了他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特等伤残军人开小店求自立;为还债,拖着假肢卖劳保用品;伤残战友下岗,他返乡办厂扶一把
本报菏泽9月13日讯 能自食其力的残疾人让人佩服,而身残志坚、帮3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者更让人赞叹。东明县伤残军人福利厂厂长袁殿华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战场上失去双腿的他为帮家乡数十名残疾战友致富,返乡创办了全省首家伤残军人福利厂。
袁殿华1966年出生于东明县菜园集乡,1983年入伍,1985年3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抢救战友身负重伤,双腿截肢,荣立二等功。
退伍后,被评为特等伤残的袁殿华本可以靠抚恤金过一辈子,可他不愿向组织伸手,和妻子在县城开了一家酱菜店,生意十分红火。可一场大火不仅将夫妻俩的心血付之一炬,在他家作客的一位战友也被烧伤。为给战友治病和重建家园,袁殿华一家负债累累。为了还债,夫妻俩只好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到大街上卖水饺。
那段日子里,不少人劝袁殿华到民政部门申请救济,他谢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肢残不能丧志,活着就要去开创。向组织伸手,我张不开这个口!”
为养家糊口,袁殿华只身来到上海,给一家企业推销劳保用品。拖着沉重的假肢,他走街串巷,一干就是5年。1997年,袁殿华还清了债务,又开始创业。他先后经营过鱼塘、批发过蔬菜、承包过工程,尽管挫折接二连三,但他从未放弃。2000年袁殿华来到西藏,办了一家苗木绿化公司,经济效益很不错。
2005年底,袁殿华从西藏回乡探亲,听说一些伤残战友下了岗,生活十分困难,心里极不舒服。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心创办一家伤残军人福利厂。2006年11月,袁殿华联合十余位伤残退伍军人,筹资50多万元创办的东明县伤残军人福利厂正式开工。目前,福利厂已接收接纳残疾人员30余名,下岗退伍军人30名,其中22人是伤残军人。
9月13日是农历的八月十四,厂里已放假,可袁殿华一大早就赶到厂里,召集业务骨干筹划联系新业务。最近厂里效益不太好,可把袁殿华急坏了,他正想方设法为企业找出路。 袁殿华说:“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一种精神,赚钱多少并不重要,尽己所能,让战友们生活得好一些,我感觉活的也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