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节说龙
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乔方辉
农历二月二日,民间俗称“龙抬头”、“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等,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这一天龙王要升天,人们就此举行各种祭祀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企盼龙王能及时行云布雨,普降甘霖,帮助人们及时耕耘播种,秋天人们才能有收获,吃上饱饭。
“龙”,本是中华民族先民综合蛇、鹿等动物的部分特征,经过丰富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氏族部落标志之一,即“图腾”。以后有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曾命全国的水由五条龙来掌管,从此,在人们心目中,“龙”就成了统管江湖海河众水,以行云布雨作法为职责的神了。以后,历代帝王便把“龙”视之为自己的化身和皇权代表。唐宋以来,封建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把龙加爵封玉,所以各地也相继建有“龙王庙”,来掌管一方的水事。到了明清,人们对龙王的膜拜与信仰愈演愈烈。每逢大早、大涝,人们都成群结队地到龙王庙去祭拜,反映出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炎黄子孙的崇拜和信仰。至于二月二节日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天庭有一条青龙,负责掌管天河,每当玉皇大帝传旨降雨,都由它引天河水倾洒人间。有一次,玉皇大帝听信下属谗言,下旨三年不向人间降雨,用以惩罚世人。三年的大旱,给人间造成无穷的灾难,青龙看到世人在饥饿中死去,心中不忍,就偷偷向人间布雨。玉皇大帝知道后,大发雷霆,下令将青龙贬到人间,压于泰山之下,并颁下了“青龙擅自降雨犯了天规,当受人间之罪,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能释放”的揭帖。世人得知青龙为了百姓才遭横难,大家聚在一起,千方百计寻找开花的金豆,来解救青龙,但是人们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也没有找到开花的金豆。人们就聚在一起想出了一个办法,将金黄色的大豆粒和玉米粒,置于锅釜之中,用大火娴炒,使之爆而成花,并将其串编成团,或悬挂屋外,或供于灶间,骗过了玉帝派来视察的太白金星与上天言事的“灶神”,青龙这才得以昂首升天。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二月二日,从此,就留下了“青龙节”这个民间节日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民间都积淀了不少围绕着“龙”而形成的应节礼仪活动。根据流传下来的古代典籍载: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在该日凌晨,打着灯笼来到井边担水,尔后,返回家中点灯燃烛、焚香上供,企盼龙王护佑,此举被称为“引田龙”。河北省及黄河流域一带,农民在当日清早,用畚箕或小盆盛土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撒于水缸边,称之曰“引龙回”。山东广大地区喜食当日爆炒用水浸过的黄豆等。
一、龙抬头说龙俗
宋代以后,二月二日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和惊萤联系在一起了,并在民间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的风俗。明清以后,山东在此日有引龙、打(围)囤、煎饼熏虫、击梁避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填仓”,旧时比较流行,现在多己被打灰囤之类所代替。元代欧阳玄功的《渔家傲》词中就有“二月春城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之句。人们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引龙,也有的用麦谷糠撒到井边,再撒入室内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为主发财,故称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了。
胶东东部山区,于二月二用花纸剪铜钱状,大小连结成串,下缀花纸条,名为“龙尾”或“年年尾”,插挂屋中、猪圈等处,说是可以免灾。还有的剪红纸为龙,贴窗上,沿屋内院中撒草木灰或放鞭炮,说是可以驱蛇。
曲阜一带,这天在城里耍龙灯。耍灯前一日要到城东南的龙王庙前举行“取水”仪式。旧时,为孔府挑水的“水夫”,要到孔府去函领一封香、一表纸,到南门外拉水的甜水井旁祭井。
郓城、梁山、菏泽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用愁”。威海一带,人们早早起来蒸糕,到天地庙里设供,丰巳春龙起蛰。
二月二这天,山东各地一般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面条叫龙须,小米饭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胶东沿海广大地区这一天家家户户多蒸白面小龙,叫“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棉取之不尽。他们还将成串的圆形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旧时这天人们多理发,意为占鳖头,以图吉利。
二、祈福填仓
山东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人民,在二月二这天里,都要举行庆祝“龙抬头”和“祈丰收”的活动。
祈丰收分二步,一是在二月初一午后时分,把磨房打扫干净,把磨的上扇支起来,禁止使用。石磨分上下扇,上扇磨有两个石眼,磨一转动从磨眼里往下漏粮食。在磨眼的下面凿有一条弯曲而突出的龙形图案,所以人们都视磨为龙头,到了这一天要把它抬起来,一直沿袭至今。现在虽说有了机器电磨,在这天都要停工,也和过去一样,怕“研烂了龙头”。
打囤,梁山一带叫“围仓”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在这一天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早在宋代,陆游就有“处处遥闻打囤声”的诗句,元初赵孟頫也有“散灰沿旧俗”的说法。打囤在二月二清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放上少许五谷杂粮。有的还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和硬币放在坑内,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过几天看什么种子先发芽,就说今年什么丰收。梁山西部和胶东招远一带,还在灰囤的外沿撒下梯子,意为囤高粮满,预兆丰收,还流行“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之谚。同时,还流行这天炒蝎子豆和敲飘碴的习俗,意为消灭蝎子和老鼠的危害,保家人平安。此俗至今仍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