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有十多年了。流年似水,恐怕残酷的时间,会把一切都冲淡,把一切哀伤埋藏。又是清明,纷飞细雨牵动着人们的哀思。并于父亲的一切,不觉又涌上心头。
记得在父亲的最后二十多天里,每到晚上,他在职工医院的病床上暂时摆脱了病痛的折磨睡着了,母亲也疲倦地沉入梦乡。我就会独自坐在阳台上点着一支烟,在万籁俱寂、灯火黯淡的夜晚无法入睡。唯见天上的群星、远处的灯光与手中的烟火一明一灭。其实,多病的父亲已经卧病在床十多年了,作为儿子,我关心得太少,他的病情明显加重,而我还不以为然,直到最后才悔恨万分地送到医院。“如果早点住院治疗,或许他会多活几年呢?”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己,这是永远的自责。
但父亲似乎还要加重我的愧疚,竟然在我外出买药时溘然长逝,终于未能在临终时见上最后一面。我跪在父亲的病床前,默默地烧着纸钱,无颜瞻仰他那清瘦而又憔悴的遗容。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母亲哭成了泪人。而此时我才发现--有时候悲痛到了极处,原来竟也可以无泪。
父亲葬在乡下的墓地,这里是一片荒田高岗,下面有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河,算得上一块风水颇佳、幽静安宁的净土。每到清明,母亲总要买上一大堆冥币元宝,奉上菜蔬酒饭,虔诚地祭奠,喃喃地祝祷父亲能保佑我们一家平安。父亲一生贫困,她多烧些纸钱愿父亲在那个世界过得宽裕。此时此境,你无法嘲笑老人家的迷信虚妄,反而能深深理解:对逝者的怀念祭奠,也是生者自我的心灵慰藉。便是我,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在社会上磨砺,时常遭受挫折和嘲弄,又何尝不将父亲慈祥的面容、宽厚的微笑作为心灵永远的依靠和坚实的后盾呢?
可惜已过而立之年,我仍然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在父亲的墓前不免又愧怍无地。无奈只能以这首无题的小诗,作为儿子菲薄的祭品奉于父亲的灵前,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野外菊花寂寞开,寻踪荒径漫登台。
一番笑貌随风逝,万种深情化雨来。
颠沛生涯犹多病,清明时节易伤怀。
小枝未是参天树,恐对山川满眼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