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我们还可以有多少个传统节日可以过?身在异乡,一到佳节,却不能与家人团圆,跨过大洋高山,一个简短的越洋电话承载的是游子对家人的全部祝福与对故乡的留恋,同样的,它也需要美元。在遥远的地方,要想随时随地的朋友家人联系、依靠。
回忆从前。如果时间回到10年前,当我还不那么熟悉网络,便会依靠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捎去一个祝福;如果回到15年前,当我还善于将情感表达在字里行间,每到节日便会去买一张贺卡,写上些心愿寄给朋友们;如果回到20年前,当我还稚气未脱玩耍着鞭炮时,除夕夜也一定早早睡觉,因为父母说清晨起来枕头下会有装着压岁钱的红包。而30年前,还没有我时,父亲是依靠团圆饭的机会向爷爷奶奶道同道一声新年快乐。毫不隐讳的说,依靠网络生存的我们,被网速限制是个很不爽的事情。最让我感到绝望的就是在视频聊天的过程中出现画面定格、语音声音的突然消失。
网络连接着我们。离开家远了,难免会想念父母。会想早上听到爸妈叫我起床吃早饭,会想回家之后有可口的饭菜。孩子始终是孩子,长再大也始终会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可山远水远的,回家只得自己做饭,吃水果之类更是成了随时都会忘记的事情。为了节约老爸的电话费,我让他和老妈开始在网上跟我联系。可是尽管有了网络,儿行千里母担忧,老爸老妈仍然会时不时的打电话来。我的父母在他们的同辈人里是足够fashion的,他们互相发温情短信的时候,
他们在QQ上聊天的时候,他们在酒吧里休闲的时候,我都觉得很自豪,甚至是自私的骄傲,毕竟50多岁的人能这么做的实在不多。很棘手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在第一时间拜年,可是时差的原因,国内零点是法国的下午6点,在这个时候,并不能保证抢到空闲的公共电话亭。跟朋友合租的房子里,唯一的一部电话成了我们的希望,在海外听到乡音是个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大家可以用最熟悉的语言说说我们身边的那些新鲜事,也可以用最原汁原昧的方言来回忆故乡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