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旭红
2009-04-13 10:00:00
|
| |
去年4月,我和弟弟陪同年逾古稀的父母回河南南阳老家祭祖,在与很多未曾谋面的亲戚打招呼时,我都说:"我回来看姥姥。" 姥姥出生于有皇帝的时候——光绪三十一年,却有一个很现代的名字——杨超华。姥姥海拔1米6,身段窈窕,年轻时应该是一位天资聪慧、眉眼周正、面容姣好的美女,比我和我的母亲要漂亮。 然而,姥姥的一生与不幸相随。 姥姥的母亲出身名门,花季的年龄却远嫁到山里。姥姥的母亲由于性格活泼,与保守的财主公婆格格不入,竟在姥姥7岁时,与一个戏班里的英俊小生私奔了。于是,姥姥被山里的爷爷奶奶送回到城里她自己的姥姥家,过起了寄人篱下、偶遭白眼的生活。姥姥的妈妈思念孩子,常悄悄回来看她,一般都躲在很远的地方。一天,姥姥对她姥姥说:"我在街上看到我妈啦!"她姥姥说:"你咋不叫你妈回来?"我姥姥乖巧的说:"行!"她跳着出去把妈妈央求回来,没想到她姥姥却命家人用几床棉被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活活憋死。从此,姥姥彻底没了妈妈,那年她9岁,时间应该是1914年。姥姥常说:"我妈是我害死的。" 姥姥嫁到姥爷家,是姥爷家比较兴盛的时候,家里开着酒坊、油坊和杂货店,全家老小加帮工三十来口。大约是特有的生长经历,姥姥很会察言观色,是唯一能讨婆婆欢心的媳妇,与妯娌们相处得也如鱼得水。姥姥上过三年私塾,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尤其擅长算术心算;她还会背诵许多戏文,生活里常信手拈来,合辙押韵,富有哲理,还很贴切。 姥姥生过九个孩子,只成活了两儿一女,两儿一女中活过四十岁的又唯我老妈一人。 姥姥于1979年3月去世。去世前在她唯一的女儿家住了七年(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她七岁前住在山里的爷爷奶奶家,一前一后都是七年)。这七年,姥姥很辛苦,担负着全家人的洗衣做饭,还常被我们几个叛逆少年气得长吁短叹,三个孩子里尤以我的表现最为差劲。那时,我以红卫兵小将自居,以反潮流为荣,在学校批林批孔批克己复礼,回到家也紧绷着阶级斗争弦儿,认为姥姥不是劳动人民。我常在姥姥抽烟的时候,愤愤地小声嘀咕:"地主婆!"、"黄世仁他妈!"……我嫌弃姥姥,极少帮她干家务。记得有一次,姥姥叹着长气对我说:"你太不懂事啦!将来长大懂事了你会后悔的。"我却恶毒地说:"不会,我永远不会后悔!"……我的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直到1978年参加工作后才稍有改变。 三十年了,常想起姥姥。我知道姥姥不会记恨我,但我自己很难原谅自己。愧疚、后悔和不安,重重地郁积在心里,打击着我的自信。 …… 穿过一片葱绿苍翠的麦田,来到姥姥坟前,我不相信有在天之灵,只为减轻自己心中的煎熬,叫了声:"姥——",我便跪在那里傻哭起来,哭声释放着长久以来堵在心里的疼痛……
|
|
|
|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