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苗连贵
2009-05-05 18:24:00
|
| |
小时候,鞋对于我们家是弥足珍贵的。全家五六付脚板,全指着母亲的手工,母亲日做夜赶,仍常常是小妹的新鞋未上脚,大哥的鞋底已磨穿。因此,我穿鞋十分小心在意,上学放学路上尽量不跑不跳;天雨,宁可把鞋往腋窝里一挟,赤脚在水里蹚。夏天可以这样,冬日雨雪天则不行,但我仍尽量沿着墙跟寻找干地走。爱惜如此,我的不争气的脚趾仍常常过早地从鞋里伸出头来。每见及此,母亲总是自责地叹气,仿佛愧对了我们,于是更加紧做鞋。 母亲永远有做不完的家事。她最闲的时候,便是坐在小杌子上纳鞋底,忙的时候还得赶夜工。我常于一觉醒来,见她仍坐在床头飞针走线,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不知疲困的脸。她先用锥子在头发上抿一下,用力在鞋底扎个眼,再把索子线穿过去,然后线在手腕上挽一圈,奋力拉紧,于是手腕上多了一圈深深的印痕,鞋底上多出一个坚实的针脚。索子线每穿过一次鞋底,都会发出一声“咝——”在我听来很好听的声音。这声音很柔和,如幼时母亲哼的摇篮曲,很快我就在这“咝——咝——”的音乐中重入梦乡。 我大约从未穿过棉鞋。我知道,棉鞋需要太多材料,也太费工!母亲做我们全家人的布鞋已是十二分地艰难。那些年,我最怕过冬,冬天最怕下雪,每年冬天我的脚跟都因鞋里浸了雪水而冻肿,溃烂。因此我非常羡慕那种黑亮亮的、元宝形的、不怕雨雪的“套鞋”(胶鞋)。 母亲也看出了我的心事。一日,我见她拿着我的一只布鞋出神,像自语又像问我:能不能在布鞋上抹一层“羊巴巴”(沥青)呢?我一下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对呀!“羊巴巴”油黑光亮,不怕水,和橡胶差不多,做成雨鞋准行!少不更事的我为母亲大胆的构想而欢呼,这就叫“穷则思变”!我极力怂恿母亲大胆一试。后来母亲大约请教了父亲,被认为是“异想天开”,抑或试过但没有成功?总之,我终未能穿上这样的“套鞋”。 母亲在鞋上可谓操碎了心,做鞋的辛劳伴随了母亲一生,直到行将离开人世,她仍不忘给我们做鞋。我记得那天她还叫我帮她穿针来着,她试着纳了几针,终因力尽而撒手。那双未竟的鞋也成了她存世的“绝作”,留在鞋底上那细密的针脚贮满了对我们最后的关怀和爱意!我再也穿不上母亲做的鞋,夜里再也听不到母亲“弹奏”的乐曲了!此后,当我在哪里偶尔听到某一声“咝——”时都会心惊,母亲不就是在这声音里过早地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我至今都保持着珍惜鞋的心理积淀。我走路总是习惯性地抬高脚步,不致使鞋底在地上蹭得过重,我常为下雨而事先没着雨鞋而懊悔不迭。一双鞋不到无可补救绝不丢弃,我是坚定的“敝履自珍”主义者,虽然我穿的早已不是母亲做的鞋了。
|
|
|
|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