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水质的女人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创海 2009-05-05 18:54:00

 

 

母亲是在一九八六那个美丽的春天生下了我。那是一个炊烟缠绕的早晨。许多年以后,当我一次又一次注视着田地里的稻子慢慢发芽、慢慢抽穗、而后慢慢扬花,当我明白这一个艰难的生长过程后,我终于明白了初次分娩那种疼痛对一个20岁水质一般的女人来说,是怎么一种刻骨铭心。自此以后,我始终怀有对生命的诗意的遥想。母亲坦荡的胸怀里,藏有我摇曳的诗行。

母亲出生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她没有正正经经上过学,少女时代也未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可她不幸嫁到了一个贫困的家庭,幸运或者不幸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和父亲一样赶在黑夜的前头,诚惶诚恐地走出了村庄,走进了陌生的城市。

父母亲离开村庄的时候我只有一岁多。我四岁时便被母亲接进了城市,一直到我八岁。八岁以后,我一直在乡下上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十几年的光阴里,母亲留给了我一个空旷而又寂寥的鸟巢。那些年,我也只有在寒暑假才能见得到母亲。岁月静静地流逝,我和母亲都成为了地道的守望者。

此刻,当我坐在书桌前拾掇关于母亲的文字时,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竟觉得我和母亲是陌生的。但每一次想起母亲,便又有一种源于乡村的信念把记忆撑得高高的,轻轻的,淡淡的,像白云裹着炊烟,难舍难分。

母亲在家中排行最小,最得外婆喜欢。母亲嫁给父亲,外婆本是反对的,可拗不过母亲,便也勉强答应了。母亲生下我不久后,父亲便离开了我们,去了广州。那段日子,对于年轻的母亲来说,可谓地狱。

母亲带着我,在家中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的。又因为男人不在家中,母亲活得更加卑微。强悍的奶奶经常无缘无故欺凌母亲,打骂那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饭也不给吃,更有甚者,连家门也不给进。每当母亲跟我讲起这一段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悄悄落泪。对于此,我也是深有体会。我读小学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晚上我总要偷偷摸摸跑去别人家里看电视。有时候回来晚了,奶奶便把门锁上。每一次我都要在门外喊上一两个小时,奶奶才肯开门。遇上冬天,一个人坐在冷清的街巷,听冷风猛烈地撞击竹门,心中的惨淡,已经和年龄无关。有好几次,我的心中突然冒出了轻生的念头。可想而知,当年母亲在门外渡过了无数个夜晚,心意阑珊,月光也黯淡。

可母亲毕竟是一个大气的女子。我长大后曾无数次听母亲讲述年轻的故事,她未曾埋怨过奶奶一句。她只是感叹,感叹嫁给了一个老实、孝顺的男人。

那些年月,母亲虽然得不到家人的关怀和祝福,可面对着困顿的家境,一种厚实的情怀便不由自主地从大地凝视的双眸中悠然滑落。母亲是一个朴素的农家女子,她的身上沾满土末和草碎,泪水滚烫平静地从双颊滑落,最终也归于大地。

母亲是善良的。她的天真,始终敌不过真实的贫穷,敌不过奶奶的苦苦哀求。就像母亲所回忆的,为了这个家,她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那条长长的河岸,走上几里路,冷漠地淌过那条静寂的小溪,去找外婆借粮食。三五斤米,几块煮熟的番薯,年轻的母亲始终羞于这样不争气的勾当。每一次她背着我往回走,外婆总会相送一两里路,说一些话,成为了母亲剩下的三五里路摇曳的哭泣声。

许多年以后,我曾独自沿着那条长长的河岸去找外婆。河岸两边一排排树木中间,三五只鸟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啼叫着,像是时光和岁月在啼叫。一些特殊的情景便从一场细雨开始,湿漉漉地笼罩在生命的街道。我想起了母亲明亮的眼睛,还有她眼眸中隐藏着的土地柔软的气息。

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命形式,母亲注定是一个勤劳的女子,即使到了城市,她身上依旧表现出了农家女子的气派。

母亲初到广州的时候,是和父亲一起在工地里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年轻的母亲并没有好使的身榜子,干起活来相当费力,而且工分也比不上男人们。可母亲却很勤劳。二弟没出生时,她经常带着我去工地上捡一些铁条、水泥袋之类的东西,卖点钱帮补一家三口的家用。二弟出生后,母亲辛苦了很多,也更加勤劳了。那些日子,晚上她经常和父亲到河里去抓田螺,第二天一大早便背着二弟,牵着我走几里路去菜市场卖田螺。

到了后来,母亲开始在工地上做饭,手上掌管着几十口人的伙食。母亲每天在阴冷潮湿的矮房中忙忙碌碌,那些盈溢在空气中的黑色的油烟颗粒长年累月下来,渐渐结成了一段黑暗的日子,沉溺,沦丧,远去。

1996年的夏天,我带着两个弟弟踏上了开往广州的汽车。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忐忑不安的路途。当时我才小学三年级。那天傍晚到了广州,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在汽车站见到了父亲,我们三兄弟早已湿透了。回到工地时,母亲正在张罗着晚饭,昏黄的灯光搅碎了母亲的脸庞。她回过头看到了我们,那种忧伤和疼痛的眼神,竟有日月穿梭的沧桑与憔悴,一种悲凉的情愫像雨夜一般顿时打湿了我的心。

到了我中考那一年,父母亲都已经没在工地上做了。母亲开始张罗自家的生意。生意不大,但足以令人安心。我看得出母亲开朗了很多,自信了很多。只是每每刮风下雨的时候,母亲身上的疼痛便像阳光下岁月橱窗中的灰尘,无所遁形。

母亲大半辈子不曾说过一句伤人的话,她是仁慈的,温柔的,水质一般的女人。虽然这样并不能换来奶奶早年的关怀和尊重,可她对于奶奶,却一直毕恭毕敬,丝毫没有半点冒犯。可她也有刚性的时候,那便是对子女无尽的爱。

我是在镇上读的初中,到了初三,要到县城里去参加中考。读书人赶考除了书还是书。可那时候家里连一个像样的袋子都没有。我便打电话给了母亲,当时奶奶在旁。母亲以为奶奶没钱,只好叫我随便找了几个塑料袋子装书,到了县城,再找亲戚借钱去买一个。后来,母亲知晓了当天有个欠我父亲钱的乡亲来还过钱,钱就兜在奶奶身上,母亲生了大气。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又认真地跟几个叔叔讲了。这一回,奶奶受到了父亲和叔叔们的责怪。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也因有了一个好读书的儿子而挣回了点勇气。

童年和少年时虽然没有得到多少母亲贴心的爱护,到如今,母亲也怯于我的年龄和十几年的学涯,不再对我严加教诲,可我却真切地从她身上学到了一份坚实的品质,学得了从容处事的态度,学到了农家子弟的那份气派。

人生路上,渐行渐远,我一生也走不出这个伟大的名字——母亲。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曹州牡丹园10万...
送安全文化到基...
菏泽一乡镇成为...
奇!一株牡丹上开...
菏泽太空牡丹首...
菏泽牡丹花会首...
社区话题热点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 包子和馒头之恩怨
· 东明-菏泽 “2元”[讨论]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