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是伯父。他的大孙子就是我。
爷爷特别慈爱我。儿时,我常在四合院子里玩耍,爷爷经常招手把我叫到他的屋里,随即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汁汤糯米年糕让我吃,并亲切地说:“家里人多吃不好,你吃了不要说出去。”然后古道热肠地微笑着坐在桌子边看着我吃,接着问一句“好吃吗?”当我如实回答“好吃”时,他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爷爷总是整天不停废寝忘食地干农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总看到那劳动的身影。每日早晨,当我睁开眼睛醒来时,爷爷已经去田里干活了;每日傍晚,当我吃完晚饭后,仍然不见爷爷从田里干活回家来。他白天忙于生产队里集体的活,早上、中午和傍晚干“自留地”里的活。长年累月起早摸黑没完没了地干活,显然已成为他人生的一种习惯。还有,早睡早起又是爷爷与众不同的一种生活习惯。他每天几乎晚上8点左右就要睡觉,凌晨2—3点钟就醒来了。那时农村缺淡水,特别是冬天,天干地燥的。爷爷不辞辛苦经常凌晨就起床,不露声色摸黑帮助我们从井里挑满了家中水缸的吃水,以便让儿孙们多睡(休息)一会儿,心里才舒服。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爷爷在当地南弯山挑石头劳动时,不幸晕倒了,连人带石块一起滚下山坡而负伤昏迷。我闻声后飞也似地跑去看爷爷,这时的他已经被同事们用门板抬到村子里,只见闭着双眼,满头血。后经了解,原来他是被饿晕的。为了节约粮食,他总是吃半饱,有时连早饭也省着吃。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爷爷空着肚子去挑重担,哪有不出事呀?当时没出人命,算运气好呢。当然罗,通过他和村民的辛勤劳动,村里先后建起了3只大水库,筑起了2000米长的大海塘,平整了千亩盐田,建设了2条致富公路等等。
那时我们农村很不富裕,爷爷在生活上非常俭朴。我从小到大始终没见过他买过一件新衣服,过年的衣服是别人帮助做的,平时穿的补了又补。更使我不好理解的是,他在吃东西时,总是挑坏的先吃。比如吃鱼吧,明明摆在桌上刚煮好的这碗新鲜不吃,就专吃已经有好几天快变质的那碗,而且总是先吃头和尾,好的留着舍不得自己吃。可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又变坏了,这种因小失大不科学的吃方式,致使他永远得吃坏东西。
在爷爷60岁那年,根据所在地生产队“退休”规定,他从此不能再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了。长年累月忙碌于体力劳动的他,这时突然间感到空闲起来,其心里不仅感受不到年老享受之幸福,反而有一种忧闷孤独的感觉。当时的他,在忙完很小一块自留地后,就一反常态独自坐在家门口的一块石凳上,静静地眯着双眼晒太阳。儿孙们都很忙,加上爷爷从不来打搅,大家各有各的事做,谁也没功夫陪爷爷啊!
春去冬来,光阴似箭。几年后,爷爷体质急剧下降,后来就患病了,可他为了给下一代省钱,连病重倒下了还是一声不吭。这样又拖了几年,最终他一病不起,真的要依依不舍地离开我们了,当年的他必竟只有60多岁呀。
自爷爷患病后,我经常去老家看望他。在爷爷逝世的那天早上,万般无奈十分悲痛的我就站在他的身边,起初见他紧叹着气,双眼闭着,在即将走时,他的双眼突然睁大看着我,好象有什么话要说,可又无力气说出口。哦,我心神领会了,爷爷此时还在惦记着我们这群儿孙啊!我立即俯首在他耳边说:“爷爷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说来奇怪,只见爷爷慈详地点点头,接着就安心地闭上双眼,一下子停止了呼吸……
如今,爷爷虽然已经离开我们有20多年了,可他那种憨厚、勤劳、艰苦朴素和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世代相传,其可贵之精神始终是儿孙们学习的好榜样。尊敬的爷爷啊,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