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思念母亲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守典 2009-05-12 19:42: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个节日来临之际,我的心情虽不能说“断魂”,但我的思绪也十分沉重和不安,倍加思念已故的亲人,尤其思念我的母亲。

母亲离我而去已有62年,半个多世纪了。可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心里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母亲安氏,高高的身材,白白的脸庞,挺挺的鼻梁,是一个俊秀的农家女子。姥姥一生只生育了我大姨和我母亲姐妹二人。在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男孩是会被人看不起的。没办法,为了撑起家里的门面,姥姥只得又收养了一个男孩,就是我唯一的舅舅。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都是舅舅接我去姥姥家,老爷去世得早,我没见过面。印象中,姥姥家还算富裕,住宅也宽敞,三间堂屋,二间厢房,三间过道,大院的中间还铺了一条米把宽的砖路,直通到院门口。我每次去姥姥家多是在院子里和姨家的小孩玩。

父母结婚后不到半年,我父亲就被国民党拉壮丁的抓去当兵了,一去就是十多年。听老人们讲:母亲生我的时候已三十多见效出生后,母亲没有奶水,她愁得没办法,只得抱着我求亲拜邻,找本庄和邻近村庄的哺乳妇女帮忙给我喂奶。为此母亲常常自责,终日以泪洗面。那时候的农村也买不到奶粉,但总是找人家喂奶也不是常事。于是等我稍大一点,母亲就试着喂我面糊、米粥。真是饥不择食,听老人讲我对面糊、米粥还特别感兴趣,吃得很欢,长得白白胖胖的,不比喂奶的孩子差。父母就我一个孩子,所以对我特别宠爱,处处小心,生怕我磕着碰着。为了让我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按照当时农村的习俗,母亲便让我跟本村一户人丁兴旺的人家“过年”,管人家叫“爹娘”,而对自己的父母则改口叫“叔、婶”。每年大年初一,我就被接到这一家去过年,一直到我12岁才不去。每当我被接走后,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人孤零零的,但为了我的健康成长只得含泪忍着……

母亲由于没有奶水,扶养我要比扶养有奶吃的孩子辛苦得多。为此母亲对我更加地宠爱。记得我六岁那年秋天,母亲叫我到村头地里看黄豆,我坐在地头睡着了。不知谁家的牲畜跑到地里,把黄豆糟蹋了一大片。我知道没有完成母亲交给的任务,怕挨打受训,就躲在芝麻地里不敢回家。中午母亲来找我回家吃饭,到处找不到我,急得她大哭起来。后来还是邻居家的小孩通风报信才找到我。母亲含着泪把我搂在怀里,朝我屁股上打了二巴掌,我哭了,母亲也哭着把我抱得更紧了。这轻轻的两巴掌让我终身难忘。这是母亲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打我,我多么希望母亲能多打我几次呀!

母亲很能吃苦,那时父亲在村里干事,家里、地里的活大都靠母亲一人操持。有一年收高粱时节,下起了倾盆大雨,母亲怕剪下的高粱穗子被雨淋了,就冒着大雨一趟一趟地抱来秫杆盖在高粱穗子上。结果她全身都湿透了,由于劳累过度昏倒在地里。父亲得知后急忙找架子车把母亲拉回家。但母亲从此一病不起,到处求医珍治也不见好转,在病床上苦熬了两年终于撒手人寰,离我而去了。母亲病逝时我才8岁,出殡的时候正赶上下大雨,还是我近门的一个哥哥帮助我打的幡,摔的牢盆。那时正值十月,又下着雨,天气很冷。而依照我们家乡的风俗,出殡时孝子不能穿鞋。我赤脚走在冰冷的的泥水路上,边走边流泪……

母亲被埋在庄头的东南地里,我的爷爷奶奶也都埋在那里。此后每年过春节,年三十上午,父亲都会带我去烧纸上坟,把爷爷奶奶、母亲接回家过年,然后才贴门神。后来我先后离家上学、工作,便很少有机会去母亲坟前祭奠了,父亲去世后,祭奠的事只能拜托我的一个堂弟去做了。但每到清明节,我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母亲的身影更是在眼前挥之不去,但自己又没有时间回去,只能写信或打电话对堂弟千叮咛万嘱咐:请他替我给母亲的坟添添土,多上些纸钱!

退休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终于和老伴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但母亲的坟却再也见不到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乡镇建设需要,母亲的坟被平了。如今我家的“老坟地”已经被乡镇的一条马路所埋没,无奈我只有在路边——母亲埋葬的地方,含着泪点了炮,燃着了纸钱。在泪眼朦胧中,我又看到了母亲的身影。我喃喃地对她说:娘,儿来看您,给您送钱来了。如今咱家人丁兴旺,万事平安。您已是五辈人的老祖宗了,您安息吧!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曹州牡丹园10万...
送安全文化到基...
菏泽一乡镇成为...
奇!一株牡丹上开...
菏泽太空牡丹首...
菏泽牡丹花会首...
社区话题热点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 包子和馒头之恩怨
· 东明-菏泽 “2元”[讨论]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