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淅淅沥沥地小雨,会把人们的思绪牵向借问酒家,牧童遥指的时节。春雨绵绵催人幽怨,似乎牵肠挂肚总感不上,这个让人回归伤感的时段。
恰巧清明包容这些,让这个雨纷纷欲断魂的伤感得到了禅解。这个桃花漫舞的天际里,把亲情体验的酣畅淋漓与浓浓郁郁。
儿时的记忆里,就在春芽萌动中跟在妈妈的身后去祭奠姥姥。一大家人带着火纸、冥钱、鞭炮、烧酒,走在细长拥挤的田埂上,满心的怀念,满心的伤感,化在泪眼婆娑的倾述里;袅袅的纸烟伴着春风飘舞,像亲人的思绪和哀情,那时间天地萧萧,鬼神哭泣;虽无惊天地、泣鬼神之感慨,但笼罩在对亲人缅怀的伤感之中,总会留下深深地记忆。
伤感是一般人不愿有的。试想在欢乐的时候谁又会拿伤感的事来回味呢。但清明时节是躲不过的,它像人生的一个里程,必经的驿站。就像四季里的雨雪不想拥有时它总会来临。
清明是一个陶冶本性,提炼亲情的时节;告之天下一个世袭缅怀故人的时节。虽有明媚的阳光为伴,总会被伤感的春雨打的纷乱缠绵。杜牧他老人家在任池州刺史时,就有这般感怀,不免让世人想到了他的襟怀。一个唐朝的诗人将清明书写的大气风婉,让后人们在这个季节了有了世情的“夙愿”。
春风柳绿,生机昂然。这个诗意的季节,虽没有牧童谣指的画面,可坟前前人的缅怀,袅袅纸烟里飘逸在空中,展现的情怀,是亲情的后补。是传统的继承,对亲情的眷恋,正如对文字的迷恋,总是一种魂牵梦萦的牵动,如一只飘逸的风筝,早晚会回归到魂魄里斩不断。
妈妈在姥姥坟前的伤心痛哭,永不会忘记,她的哭声伴着呜咽的春风,飘荡在耳边,痛失的缅怀,对亲人逝去的惋惜,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不仅仅是一种真情的体现,而是孝道的一种延续,大爱无言我们身上流淌的热血,正是由亲情所延续的。所以亲情是说不完道不尽的黄金链。“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我曾唱着三月里的小雨长大,在故事里熏陶、家人的呵护下,得知亲情的厚重,也以身作责将人间的亲情给沿袭了下来。在清明来临的时候,不是顾作姿态,而是真真切切地伤感了起来。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站在碎雨里感念上苍的馈赠,这千年清明风情表达了千年,其中的故事演说了千年,经典的传统流淌了千年,也让清明的心境超越了千年。
谁知天赐春雨,展现的是幻彩的凌空。在淡妆浓抹的春季里,在深浅错落的回忆里,蹉跎岁月的风雨也在身上淡淡留痕。一个清明一片天,用怀念构成古色古香的民俗,用心情滋润天长地久的回味。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予诗意的季节和诗意缅怀,便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抛却了周围的一切喧嚣,把心灵带入更高更远的境界,将这份怀古的幽思记在笔下,刻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