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了。
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每到这个特殊的节日,往往是细雨纷飞的天气。那雨,仿佛满怀心事,在为逝的灵魂默默地哀悼……我不由得想起了关于“寒食”的传说,想起介子推的那首泣血的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他在这首绝笔诗中表达了希望晋文公能“清明”起来的心愿。其实,我们做人也该“清明”,才能够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推开窗户,好冷啊!好象全世界的风都集中在这里了。我又突然想起了高中时看的那本《呼啸山庄》,当时我完全能透过作者的文字感受到其中呼呼作响的风,那能凉透人心的风。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回到了家里。梦中看到了很多亲人,好象是办什么喜事,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只记得爸爸和外公在谈些什么。外公在我读初三那年去世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我没能参加的外公的葬礼。虽然那是情非得已(中考)但我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我甚至害怕生前很疼爱我的外公走时怪我没去送他。我清楚地记得见他最后一面是和哥哥听说外公生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时特意转到那条道上经过他们家的,那时外公已经全然认不出我们了,叫他也不能答应了。他那因为身体不适和自然规律带来的痛苦为我亲眼所见时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那一刻,我知道我慈爱的外公就要离善良的外婆和我们而去了,我们没有办法阻止这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看着外公痛苦难忍的表情我们的眼里都盛满了悲伤。
他当时只是像个孩子一样一直说床上有沙子,外婆也像疼爱小孩子一样耐心地哄他、帮他用手仔细地扫掉扎外公的沙子,口中喃喃地说:“好,我帮你扫干净……扫干净就没有沙子了……”其实,床上根本就没有沙子,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外公嚷着说床上有沙子,大概是人临走前带着对亲人和尘世的留恋会神志不清吧!只能做如此解释了。外公和外婆是我见过最恩爱的一对,他们几乎很少争吵,说什么都是轻声细语,像春风抚面一样。也只有在他们身上我真正理解了“白头偕老”这个古老的传说真的能在现实中亲眼看到。因为要赶到学校上课,我和哥哥坐了会就走了。没想到第二个星期回来时已是阴阳两隔!
外公生前对小孩子疼爱但不纵容。六岁那年的夏天,因为天气热,不会游泳的我跟着哥哥和表哥下到河里去玩,外公知道后就拄着拐杖站在岸边大声喊我们上来,不许下河洗澡。不懂事的我们只顾着好玩,没有理会这个站在岸边,连声音都因担心而发抖的老人——我的外公。他见状不知道从哪里操来一根长长的松树枝,伸到河里想吓吓我们,让我们妥协上岸回家。我们一见那满身是刺的树枝确实害怕了,但是却没有立即放弃叛逆行动,而是沿着河往上走,不让外公追上。就在匆忙逃跑中,我不小心掉进了旋涡里,那是我第一次离死亡那么近,像坐沙发一样软棉棉地在里面打着转,意识到危险的我放声大哭,但我的哭喊声被水隔绝得微弱极了。要不是哥哥听力极佳,跳上另一个水潭后回头看到我漂浮在水面的几根头发那次我就真的夭折了。那一次,我很后悔没听外公的话。而外公在见我们不肯上岸之后就无奈地回家去了,也许他在回去的路上还曾安慰自己说反正那小个小子会游泳应该没事的。
外公去世的第二年,我们很多人一起去给他扫墓,放了几挂很响的鞭炮,当我跪在他的新坟前,默默地流泪缅怀他时,我仍然在为我没有参加的葬礼后悔不已。外公,你在天堂还好吗?外孙女很想念你啊……
当我醒来我记得刚才梦见他了时我就很失落了,现在坐在这里作为一种抒发我就忍不住要哭了。我其实并不喜欢哭泣,那时因为承受不住高考的压力很多同学经常以此发泄然而一向坚强的我却没有。可是亲情真的是眼泪的催化剂。我只有好好学习,默默祈祷以告慰外公的在天之灵,愿他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生活得安详快乐!
风停了,雨静了,我仿佛看见外公那慈详的笑容在清亮的天空中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