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沧桑,时光荏苒。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为生计奔忙之中,曾经有多少的亲情被忽略,曾经有多少的许诺被遗忘。不管是被风吹走了吧,还是被无意间失误,回首间,总有遗憾敲打着心头。我们在遗憾中不断矫正着良知的标尺,不断升华着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高度
特别是对那些突然间离我们而去的亲人,更是无言以对。
20年前,孤苦伶仃的外公来到我家,向我的母亲哭诉两个儿媳的不孝:低矮的茅草房漏雨无人修;生病没人过问;该分摊的粮食不及时送,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当时年轻的我义愤填膺:“姥爷,您别回家了,就住在俺家,别理那两个‘恶人’,省得受气!”外公高兴地住在俺家。那些日子里,外公心情格外好,仿佛渐渐淡忘昨天不堪回首的日子,帮我家忙这忙那,俨然成了我家一员。外公和我住在我家南屋的西间里,外公为我讲很多他一生当中苦难岁月的故事:为地主扛过活,讨过饭,在我的母亲14岁时外婆得病无钱医治去世,外公患精神病整天喊叫满街乱串,被人用麻绳把双手和双脚全部捆上。但是意志坚决的外公却用被捆的双脚用“蹦”的方式,竟然令人难以置信地“走”到13里地之外的一亲戚家……打那时起,我的心中烙下对外公深深的同情感。“姥爷,等我以后有出息,一定给您买好吃的、好穿的,带您去省城到北京转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外公用沙哑的声音笑着答道:“孩子,等你有出息谁不疼也要疼你的娘,在她14岁时就没了娘,是她吃了很多苦,才使你的两个舅舅和两个姨活了过来。后来嫁到这里又受婆婆的气,一只眼睛快哭瞎了……”
当我辍学后在小县城找了份临时工,半个月后回到家里,母亲说姥爷回他家了,说是想家回去看看,看看那床唯一的破棉被还有不,看看那把旧锁还在门上不,他答应在家呆不长时间再回来,这让我松了口气。我把为外公在县城购买的东西和20元钱交给母亲,等外公再来时交给他。为此,母亲总是逢人夸我是个孝顺的孩子。
不成想,我第一次给外公买的东西,他竟然没能享用上。那是深秋的一天,当我再次从小县城回家,母亲告诉我外公去世了,他身上只穿一件短裤,手中握着一只瓢向前举着,身子朝下趴在锅台前面。在送别外公的那天,我特意买了外公最爱吃的蛋糕,放在外公的灵枢前:“姥爷,您若在天有灵,请您吃一口吧,您一生都为吃发愁啊。”
“树欲动而风不止,欲尽孝而亲不再。”
在生活中,在生命的变幻中,有许许多多的许诺总是不能如愿。一直天真地认为,我的亲人不会老去,会永远陪伴着自己到地老天荒。当我们用虔诚的心用未来的日子为亲人尽孝时,在意想不到的时刻,他们被无形的黑暗突然吞噬,去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我们往往把美好的许诺放在未来的某个地方,但是他们却等不到。
当我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父母尽一份孝心时,父母也渐渐的衰老,沧桑的脸上写满岁月的坎坷与艰辛。当父亲80岁高龄时,父亲的一只眼睛患白内障,我曾经许诺很快为父亲做白内障手术,让父亲的眼睛重见光明。可是,很快2年过去了,当我发现父亲的视力愈来愈差时,这才急忙带父亲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已经来晚了,父亲的一只眼睛永远失去治愈复明的机会了。我又失去了一次许诺,心灵又一次受到深深的谴责:我是没有时间吗?还是没有足够的金钱?不,都不是。为什么酒友一个电话就能按时赶到,喝到天昏地暗也在所不辞,为什么自己亲人的事情就不那么重要啊?这些事情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灵魂的极度虚伪,自己良知上的严重欠缺。
践行自己的诺言是金不换啊,为了那些我们挚爱的亲人,不要等到自己的事业成功后,或者等到自己时间允许了,才尽孝心,那时亲人什么都不需要了。仔细算来,与至亲的人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时刻计算和亲人相守的日子吧,孝心岂能再次拖延?不要让心灵再次空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