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大蒜,颗颗如馒,似供品呈放在母亲的坟前。
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农人辛劳的果实伴着母亲未了的心愿,在如泣如诉中表达着孩儿的祭奠。
一柱清香,余烟袅袅;几多供品,哀思一片。
母亲的百天祭日。
哭干了双眼,脑子总是白茫茫的一片。终日不敢独处,也不敢有任何思绪去打忧母亲的平安。
母亲去的是如此的突然。
一百天前,母亲遭遇了车祸。她就这样撒手人间。
2008年农历的4月15日,是母亲的80岁生日。这是我们全家人企盼的日子。因为含辛茹苦一生的母亲就要80大寿了,做儿女的早早地就想着为她老人家庆贺一番。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从城里回到乡下过年,饭间提起,今年是母亲80大寿,到时,我们已经成家的5个儿女要为一生当中从没有过过生的母亲祝寿。
母亲听到这话,当即反对,如果是这样,我就不在家!
母亲的身体很健康,一生没有得过太大的毛病。只是在她60岁的时候,做过一次结肠息肉手术,但身体恢复得很好。当时母亲并不同意做这样的手术,不是母亲怕手术的痛苦,而是担心那一大笔的医疗费用。是我们几个孩子怕母校的病情变化,在母亲的反对声中,硬是把她劝上手术台的。手术做的很成功,但多少也影响了几年母校的心态和生活。母亲手术后一直很清瘦,看上去也有点体力不支的样子,但从没有间断过田间的劳作,手上也从没有停止过家里那繁重的家务母亲,身体却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母亲的生活很幸福。她是一个拥有四世同堂的老人。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我算是家中的骄子,因为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黄土地,来到了农民向往的城市。一生劳作的母亲,对于有这样一个儿子,心灵是慰籍的。但是母亲很少到我这里住,确切地说她很少来城里来。对这一点,她总是说,住不惯。住不惯这里的房间,住不惯这里的环境,也吃不惯这里的饭。实际上,我们心里很清楚,不是母亲住不惯,是母亲舍不下她的农田,舍不下的她的院落,还有那些舍不下的儿孙们。
母亲总是在农闲的时候到我这里小住几日。但很少超过半个月的时间。她总是说,把我送走吧,你要是忙的话,先把我送到汽车站,我自己坐公交车就行了。为什么不多住几日呢。你们这里的饭我不习惯,你们都走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太独单。电视开不开,邻里也没有人来往,再说,你们家里也没有一点活。
农村的老人来城里,都有这样的感觉。其实她本身并不是不愿在这长住,她是怕给我们这些上班的人多添麻烦。母亲的生活一生清苦而简便。她不愿添新衣服,一件粗布衣衫穿了几年又几年,她甚至认为我们平时的家常便饭都是特意为她做的。我们做好了饭菜,母亲总是端个小碗坐在旁边,一边嘴里还不停地说,你们快吃,一会儿就凉了,我吃不多,再说这些菜我也吃不惯,油水多了,我的肚子不行。开始我们也都认为是母亲多年的饮食习惯,也没有强迫她。可是后来发现,头天的饭菜,如果剩了点汤汁的话,她总是坚决要求不让妻子倒掉,自己到厨房热一下,把这些剩菜剩饭一点不留地全部吃完,还给我们说,我牙口不好,这些我吃着正好。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总是酸酸的。母亲不是吃不惯我们的伙食,而是她不舍得吃她认为对她一生来说都是十分昂贵的饭菜,等我们要倒掉的时候,她的心里认为这是浪费,所以不管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她都要坚持吃完。
我的家境也不算太好。在母亲有生之年,我也没有过分地去孝顺她。我总认为,老人有老人的心思和心境,过分地去影响她的生活习惯,倒不如顺着老人的心愿。不愿在我里多住,在农村老家也挺好。因为有哥哥、弟弟陪伴,两个姐姐逢五赶十的也从她们的家里过来,来看母亲,也自有母亲心中的快乐。
从来就是小住我家的母亲,去年的冬天却住了很长时间。因为农活忙完了,冬天也没有太多的事情,我就把母亲接了过来。母亲很高兴。可是住了不到两个星期,就闹着要回家。去年雪多,菏泽城里下了三场大的雪,道路泥泞。这正成了我们阻止母亲回家的理由。因为雪一场接一场地下,母亲总是在唠叨中一天一天地过着她认为不愿过的日子。可我发现,母亲习惯了我们的家,以前匆匆忙忙要走的母亲,似乎适应了这里的一切。电视学着会开开了,而且会选台。要是看了一个她感动的电视剧什么的,还会把故事情节学给我的妻子。以前不敢出门的母亲,也学会了开大门,而且还交了几个年迈的老太太做朋友。(有一次母亲出门买点东西,把大门锁上了,回来后,怎么也开不开。从此出门的机会就少了许多)我住的地方多是像我这样的从农村来的的人在城里打拼一阵子后,置办的房产,家里的老人也都从农村赶来,在儿子、女儿家住上几天。母亲交上这样的朋友后,似乎心情开朗了很多,总是给我们介绍这个胡同、还有那个胡同住着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孩子在什么地方上班等等。有一次她还和一个长他5岁的老太太去了一次天香公园,并且高兴地对我们说,那个老婆有一个养生之道,就是在走路或没事的时候,嘴里含个生姜片,会防止感冒的,她要尝试一下看是否有效果。
看着天天进步的老母亲,看着面色越来越红润的老母亲,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情。
春节一天天临近。母亲回家的心情一天天的浓了起来。再用雪大路滑搪塞她,已经不起作用。母亲要回家蒸馍,还要赶在腊月25日的集上置办些年货。她毕竟是80岁的老人了,家里的老亲戚在春节要走亲戚看她,母亲要为这些老亲戚中的晚辈做些像样的饭菜。我很理解,就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把老母亲送回了老家。
母亲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还没有出正月,本来过了二月二,要把母亲再接回来的我,却在农历的正月21日,听到了一个足以让我五雷轰顶的消息。
那是当晚的七点半,三弟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已是泣不成声。等我弄明了事情的原委,模糊的意识中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
找车。拿钱。找人。联系医院。
但一切都是徒劳。
我看到的已是血肉模糊的母亲。
三弟哽咽着向我叙说事情的经过。
家中的一个老姑奶奶有病了。母亲要在第二天看望一下。要让大哥带她去。她要备一些礼品。三弟说,你不要出去了娘,东西明天我给你买,天这么黑了,你还出去干啥。
前后没有10分钟。三弟去找母亲。但在漆黑的路上躺着一个出了车祸的老人。
闻讯后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赶来了,但是在病房里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慈祥、和谒可亲的老人,而是一个躺在血泊中的遇难者。
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把我们哥三个叫到一个医护办公室里。他劝我们要节哀。他们要想方设法找到肇事者。他还说,你们不要担心老人的痛苦,老人去逝时很安祥。抓紧要做的事情是认老人入土为安啊。
满脸的泪水,双眼分不清方向,脑子里全是空白。母亲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去了,我们忿怒,我们悲伤,我们一个个发忿的近乎失去疯狂。
这是我们一生也抹不去的痛啊。
心情稍稍有点平静。老人到了这个年纪,说实在的,我曾想到过她要患病的情景,但那时,作为人子的,虽然不能解除老人天命之中的痛苦,但我们可以尽点孝道啊。现在呢,母校一个招呼也没给我们打,在经济上没有给我们增加一丁点负担,就远离了我们。您知道吗,娘,这比您老时治病花光我们的家财,还要让儿子痛苦万千。
更让儿子心难安的是,母亲在几年前就自己做好了她老人家的寿衣,就是给老送终的送老衣,就这点孝心,也不让儿女们表现。
母亲的一生充满爱。总是付出给别人,自己从来没有索要过回报……
在坟前烧着为母亲特制的纸钱,泪水涟涟。
天堂的母亲,您保重好,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记住您那一生不求人的品格和对人关爱的莫大心怀。
安息吧,从没有闲下来的母亲,在天有灵的话,您的来世是永远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