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外祖父母的恩德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芳华 2009-08-31 17:11:00

 

 

 

近日阅读《金锦散文自选集》,书中《大德必寿》一文记述了我国年近百岁的史学家何兹全教授的经典之说:“养生就要修德,大德必寿,小德亦寿,有德就寿,无德不寿。”这既是对包括他本人在内所有大德大寿者人生经验的精辟总结,又是对人们处世及养生之道的坦诚告诫。此时此刻,我油然想到了我的外祖父母,两位老人分别活了82岁和90岁,这别说是在他们驾鹤西去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在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之今日,也实实在在算作是“长寿星”了,故而人们都说老人家是一辈子积德行善积出来的福分,这与何老的说法简直是惊人的吻合。

外祖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虽然他们目不识丁,但却一生注重道德修养,其仁爱善良之心时时处处皆彰显无遗。外祖父有着一颗睿智的头脑,他处事谨慎,为人忠厚,在村队从来都是诚实劳动,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各项义务,自觉为国家和集体多做贡献。他当过牲口和粮食经纪,无论买方卖方,也不论生人熟人,一律以质论价,公平交易,从不厚此薄彼。他干过公路养路员,尽管单独作业,却从不马虎从事,每次都被评为优质工程。他做为村里德高望重的家族长,对家家户户的喜忧大事全都料理得体体面面,有条不紊。他对任何事情都能理直气壮地主持公道,无论谁家或者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只要他一出面,自会迎刃而解,故而在全村乃至十里八乡都享有崇高的威信。外祖母虽为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却有着一副菩萨心肠,谁家有了难事,她都会尽力相助,就是乞丐上门,也总是毫不吝啬地拿馍端汤,并和颜悦色,温情相待。对待街坊邻居,她更是相敬如宾,知冷知热,随时把真情厚爱送到人们的心窝里。在我的印象中,外祖母给人送吃、送穿,帮人做衣、套被、推磨、做饭、割麦、拔秧、拉耧播种的事情简直是不计其数。记得有一年秋季,我上初中放农忙假在外祖父母家里小住,外祖母不知怎的得知后街一位大姐,因其丈夫不在家,自留地的小麦不能及时播种,于是便拉上我一起连夜前去帮其掘地,别看她当时已经年近花甲,又裹着小脚,可干起活来却是那样的卖力,感动得那位大姐热泪盈眶!

外祖父母的恩德在自己亲人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他们膝下共有两个女儿,我的母亲排行老大,俺姨兄弟姊妹共十二个。老人家虽然没有儿子,但眼看着两个女儿家都人丁兴旺,也打心眼儿里感到莫大的欣慰,从而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我们两家。当年我家却因人多劳力少(我们兄弟姊妹八人尚且年幼),还要供我和弟弟上学,致使生活窘迫。青黄不接之时,更是经常缺粮断顿,日子过的很寒颤。外祖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每都把平日省吃俭用挤出的粮棉及零花钱拿出来,帮我家解除燃眉之急。记得有一年春节前,眼看着人们都在割肉蒸馍忙过年,我的父母亲却因囊中羞涩而愁眉不展。正在这时,外祖父如神仙下凡般地降临到了我家,当他从袋子里掏出鲜鲜亮亮一大块猪肉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全都乐开了花,而我的父亲和母亲却满眼噙泪,不知说什么才好,是感激和高兴,还是惭愧和酸楚,个中滋味难分难解!还记得那年秋天我家翻盖住房,外祖父母深知我家经济拮据,又生生把他家的大门卸下来让我们用上,而他自家却换上了我家旧房上的那付破烂门。如此等等,举不胜举,外祖父母就是这样,以他们满腔的挚爱之心,在无微不至地温暖和托举着我们这个家!

外祖父母极其关心我们的成长,热切地渴望自己的外孙都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对家庭和国家的有用之才。尤其是看到我的父母亲含辛茹苦,争囊赌气也要供我们读书,则更加燃起了两位老人心中的希望之光。在我们兄弟从上学到走向工作岗位的每一个节骨眼上,老人家总是不期而至,给我们送来最最实惠的慰抚和最最及时的导引。1963年夏,我高小毕业升初中的考试刚刚结束,大腿上突然长出了一个偌大的疮疖,外祖父母既心疼,又焦急,生怕因此误我学业。于是连忙把我接到他家,请当地最好的外科医生为我开刀治疗,并百般呵护,悉心关照。当伤口痊愈的那一天,恰逢父亲送来了菏泽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外祖父母欣喜万分,当即张罗一桌好饭,来庆贺双喜临门。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不能忘怀,当年如火如荼的“文革”浪潮把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红卫兵”卷入歧途,文争武斗此起彼伏。就在有一天我们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通过城内某大街的时候,我突然在街旁围观的人群中间发现了外祖父那慈祥而亲切的面孔,在我跑到他面前的那一刹那,老人家急促促地假称我的外祖母患病,不容分说硬是把我领回了家。不料当天夜间全城便发生了大规模的武斗事件,不少师生遭到了围攻和殴打,我不仅有幸躲过了一劫,还由此使自己的头脑清醒了许多。自那以后每当想起这些,老人家对我们牵挂和关爱的那一幕幕往事总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让我久久地不能平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家境日趋好转,不仅我们兄弟姊妹都已成家立业,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我和两个弟弟还当上了国家的干部和职工,外祖父母眼看着他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心中的快慰溢于言表。对于我们的任何进步,老人家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当我跳出农门并走上公社领导岗位的时候,外祖父母不仅逢人便讲他的外孙是多么的有出息,而且还经常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干出个样子来。后来我相继调入地(市)县领导机关工作,老人家不能经常见到我,便时不时地试图在广播和电视里寻觅我的影子。说到此,还出现过一个小小的笑话。有一次,已经80多岁的外祖母在我的老家看电视,当时正在播放一个说评书的节目,而那位评书演员与我的长相颇为相似,我的妹妹便谎称是我在讲话,这下可乐坏了老人家,她笑眯眯地一直端详了好久好久。

外祖父母如此这般地关怀和关注着自己,这俨然成了一股宏大的暖流和强劲的动力,时时刻刻都在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使我任何时候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唯恐辜负了老人家的殷切期望。直至今日,外祖父母叮嘱的声音还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老人家关注的眼神还不时地在我的面前闪现!

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外祖父母虽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却把全部的爱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留给了自己的亲人和乡邻父老,我们将永远铭记他(她)老人家的恩德,其音容笑貌将永久定格在人们的脑海里!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菏泽发放黄如论...
3000市民誓师争...
菏泽17日普降暴...
大学毕业生上岗...
菏泽市民喜迎“...
菏泽召开安全隐...
社区话题热点
· 第八届网上看河南
· “30年巨变看江苏”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