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崔京浩的歌曲《父亲》又在耳畔响起,浑厚、凄美,听着听着,我不禁潸然泪下。父爱如歌,但父爱却离我远去……
三年前,父亲因操劳过度,不幸得了重病,当忐忑不安、心存侥幸的奢望被一张高科技的化验单无情击碎时,我忽然感到父亲要走了,连躺在床上让子女伺候的机会都不多给了,我禁不住失声大哭!“子欲养,父不在”,这是何等的憾事!
在病床边,我握住父亲瘦弱的手,分明摸到了父亲一世的勤劳与艰辛,摸到了父亲不能再用双手为家庭打拼的深深无奈和自责!世界上伟岸是高山,宽阔是海洋,比山伟岸,比海宽阔的是父亲的情怀。父亲以深沉的爱,广袤的情,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拉扯长大,抚育成人,还没来得及享受一点点天伦之乐,竟撒手人寰,临终前不能给孩子只言片语的嘱托,还有比这更痛心的么?
父亲博闻多识,心灵手巧,给了我健康快乐的童年。父亲在工作劳动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文史哲经,天文地理,父亲多有涉及。每当皓月当空的夏夜,我们胡同里的大人、小孩早早的吃过晚饭,拉一张苇席,静静的听父亲讲故事。我当然是骄傲的坐在父亲身边,还装作似听不听的样子,不时的观察周围人的表情。每到精彩处,常常是掌声响起,唏嘘不已。父亲的故事,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在我们小村庄,几乎能与刘兰芳老师的评书《杨家将》相提并论。池塘边蛙声聒聒,众乡亲们在父亲的抑扬顿挫声中“瓜田李下话桑麻”,田园诗意,静谧融洽。父亲还很手巧,捏的泥人栩栩如生,编的鸟笼经纬分明,泥人里有我朴素的梦,鸟笼里孕育着我翱翔的冲动。我的童年时代,物质是匮乏的,但父亲却给了我丰富的精神食粮。
父亲踏实勤勉,给了我博大无私的家庭之爱。父亲从18岁就在村委会任职,一直到60岁离岗。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恪尽职守,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毅然决然地一边在村委做事,一边和母亲挑起种地养家的重担,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供我们兄妹成长、读书。别人家常常三、四个劳动力侍弄和我家同样多的责任田,我们因为都上学,很少有时间帮助父亲劳动。烈烈炎日下,空旷的田野里,常常是父亲一人在默默播种、除草、收获……父亲对这些从来没有过怨言,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劳苦而耽误我们兄妹一节课。父亲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劳动为孩子换取美好的未来,改变“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窘境。还有比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让子女轻松成长更大的爱么?父亲的言传身教,赋予我勤奋、坚强、自强不息的品质,我大学毕业十年后又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得益于我边工作边学习的努力,父亲是我第一个老师!
父亲清正廉洁,给了我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在村委会40余年,其中20多年从事会计工作。先后在村办企业紫貂养殖厂、窑厂、兔毛加工厂担任保管员、出纳、会计等重要“职务”,在那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年代,父亲只要稍微“灵活”些,就足可以补贴家用,还可以为亲戚邻居解决不时之需。可父亲始终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对公家东西秋毫无犯,从不假公济私。我清楚的记得,我舅家急需盖房子托我父亲搞些好砖,父亲却把上等砖全部发给了当时正在建设的生产队水电站。直到这时每每提起,舅舅还耿耿于怀呢。我参加工作后父亲经常教导我:“处事立身须有一腔热血,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父亲春风化雨般的教诲,融入了多少深沉的关爱和期待啊!如果说我是一株幼树,正是有了父亲的删枝剪节、矫弯扶正,才没有旁逸斜出,进而茁壮成长。
如果世上有永恒,父爱将是深沉、浓重的一笔。“我多想高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崔京浩的歌曲承载着我衷心的祝愿:大美无形,父爱无声;平凡的日子,因父爱而伟大;多舛的岁月,天下父母都平安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