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高中毕业以后,穆绪建就跟从堂哥穆绪竹学习面塑艺术。1982年,又师从于当时的“面塑大王”李芳清老师。谈起少年时学艺的经历,穆绪建言谈中流露出对于面塑艺术的痴迷。
当时村里演戏或放电影时,穆绪建总是入神地观看,用心记住节目中的人物形象,回家后,在油灯下,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凭着记忆对电影或戏曲中的人物一次又一次的揣摩制作,常常到凌晨3、4点钟天快亮了才罢休;捏动物的时候,就跑到村里头的牛棚,仔细观察牛的骨骼肌肉。由于居住的房屋冬天光线比较暗,为了捏面塑,他干脆掀掉一块房顶,换成了透明的塑料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的努力探索学习,穆绪建的面塑技艺变得更加精湛,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面人的古朴、豪放、深厚,还吸收了现代尤其是南方面塑艺术的的细腻、灵动、精巧,在继承菏泽面塑传统优点的基础上,博取了众家之长,使菏泽面塑艺术得到发展与创新。
穆绪建的面塑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和欢迎,1982年在上海献艺时,他被当地报纸以《曹州面人在上海》予以报道宣传,1983年在北京献艺时被日本驻华使馆邀请。1986年,他代表菏泽民间艺术参加山东省民间艺术展,其面塑作品获名、优、新颖奖;1992年,他被邀参加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荣获面塑一等奖;2005年3月应邀参加在无锡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发展研讨会和民间艺术交流展;同年6月参加山东省首届文博会,12月入选中国名人名家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