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厚勤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河南省实验中学一位女教师十个字的辞职信,被网友冠以“史上最有情怀”标签。随后,各种关于辞职的段子被发掘出来传遍了朋友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远方。旅途中会有各种有趣的经历,各种新鲜的故事,而绝不像蜗居在固定的城市,朝九晚五平淡无奇。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种美好的设想只是对未知的未来的想象,很多时候,情怀只是易碎品,而生活总是现实的。
有位作家说,人的一生应当是前三十年读书,再三十年旅行,后三十年思考。这种清晰的划分也有理想的成分,倒不如说成年人的生活应当边读书边旅行边思考。
旅行与旅游目的与过程大不同。如果顾老师是因为世界那么美而想去看看,那么她需要的只是一次目的地明确的旅游,这对大部分来说都不是奢侈的愿望。而旅行更多是意念的出走,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然而多数人的旅程都是带着相机的旅游,而不是带着笔的旅行。自驾、跟团、户外,这些年每到假节日,大批都市人向着旅游目的地出发,上山下海,集体狂欢,带回的只是疲惫和照片。有人开始追求远足,去西藏寻找坚定的信仰和蔚蓝的天空,去北海道看浪漫的樱花,有的人走遍了中国,依旧没有丰富贫瘠的思想。这样的行走,足迹遍布全球安心读一本书。
沈从文有段脍炙人口的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种经历唤起无数人出走的冲动,但沈从文的行走并非徐霞客、马可波罗式的漫游,他有很精彩的在路上的故事,是因为一代文学巨匠的脚步中有着思考的深度。
并非寻常人就不需要旅行,旅途中的风景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它可以拓宽思想的深度;但旅行不需要刻意为之,它应伴随在现实的生活中。
人们向往的旅行在远方,而现实的生活在脚下。即便跋山涉水揽尽天下景物,终究要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生活有如海平面,当它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或当它恶浪滔天都不美,只有波涛起伏方显壮阔。
可贵的,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偶尔的旅行。
当网友纷纷吐槽“我也想去看看”,似乎道出了辞职去旅行的潜意识。然而我们无法“说走就走”,因为我们清楚无论走多远的路,终要停泊在生活的港湾里。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退休老人会去餐厅做服务员,他们不是因为缺少钱,而是需要工作的状态;他们会享受旅行的乐趣,但不会辞职去看看世界,他们不是没有情怀,而是知道终究要回归到生活里。说到底,就是工作能使人内心踏实。
当个人阅历和能力无法支撑起心中梦想,所谓情怀只是易碎品。而生活始终是现实的,更多的乐趣和满足需要在工作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