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47分,高速路上发生车祸,
3组急救人员赶赴现场
“高速路上邢村立交桥路段发生车祸,一辆客车撞坏护栏翻到沟里,伤员较多,数量不详。”7月19日1点47分,济南市三院的医护人员接到了济南市急救中心委派的任务后,立刻调配院内3辆救护车,载着急诊科的3组医生、护理等急救人员,赶往现场。
据出事车辆领队张先生介绍,出事车辆为石家庄一家公司员工旅游集体租用的大巴车。19日凌晨,车辆行至济南时,遇上暴雨,车辆在变道时失去控制,撞开了路旁护栏,打着滚儿翻进了泥沟。
事发后,张先生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但天黑雨大,且司机不甚熟悉路况,将近一个小时,警方才确定了大巴车的位置。事故发生时,车上有38人,其中6人伤势严重。
一小时后,伤者送到医院,
五十余人抢救队伍已全部到位
济南市立三院急诊科护士长周丽萍回忆,当天雨大路滑,伤者身上混着泥巴、鲜血和雨水,救援难度较大。在急救现场,外科医生布金鹏脚底打滑摔倒后,立马爬起来,又去查看病人。由于没有担架员,医护人员和司机全部进入泥坑抢救伤员。在对伤者伤口进行必要处理后,医护人员迅速将伤员转运到医院抢救。
与此同时,济南市立三院启动重大事故处理紧急预案,值班院领导杨蕾第一时间赶往急诊科调度协调,通知骨外科、脑外科等相关科室和听值班人员五十余人迅速集结做好抢救准备……短短十几分钟内,医生、护士、陪检人员、担架车全都各就各位,一切抢救前工作准备就绪。
2点40分,第一辆救护车载着3名重病伤员停在济南市立三院急诊楼前。随后,17名伤员也陆续被送到济南市立三院。医护人员对伤员合理分流、查看伤情、测血压、输液、吸氧和包扎等初步处理,待伤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由陪检人员和医生陪同化验、CT、拍片等项目检查后,直接送入手术室。
由于此次事故伤者人数较多,济南市立三院启动了绿色通道,所有病人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可直接进行诊疗和手术,为伤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济南市立三院手术室护士长王希娥告诉记者,19日凌晨3点到早晨8点,医院一共安排了12台手术救治伤员。截至7月30日,除2位伤者仍住院治疗外,其他伤者均已出院或回当地接受治疗。
抓住交通事故救援
“黄金一小时”
交通事故,目前是危害人们生命的最大“杀手”。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致死率达17%左右,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2%。
济南市立三院医务科主任魏洪伟认为,做好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工作,需要有一个专业高效的协调系统,有尽可能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如何接应伤员,如何调度医护人员,工作架子车最佳的摆放位置以及伤者识别腕带的使用等等。每年要对急救人员进行程序化、模式化培训3-5次,并对手术室定期培训,形成事故现场救援和ICU病房联动机制,保证重症伤员及时救治。
“在救援现场,同伴互助是必要的。当同伴受伤时,应进行唤醒和交流,对病情进行简单判断,能够走动的伤员,应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但对于不能判断伤情的,不要随便搬动,防止因措施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周丽萍说,急救工作不是儿戏,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否则容易造成事故现场局势恶化。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均建立了急救网络,但交通事故救援体系仍然相对薄弱,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急救车辆难以在紧急救援的“黄金一小时”内到达现场,造成救治延误,伤者不必要的死亡。
原标题:抓住生命救援“黄金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