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泉城洋溢着初秋的气息,在此秋高气爽之际,第一届“两岸四地癌症康复论坛”于9月26-27日在泉城济南举行!本次论坛会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主办,并获得了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和济南军区总医院的大力支持。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参会,共同为癌症康复事业出谋划策。
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两岸间交流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但举办以癌症康复患者为主体的两岸四地癌症康复组织的交流活动尚属首次,这将为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及影响。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康复组织负责人,康复领域专家、诊疗领域专家等济济一堂,对癌症康复领域的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进行了热烈积极的探讨与交流。相信有了本次良好的开端,进而能够有效的推动两岸的群体抗癌事业更健康地发展,为两岸癌症患者带来福祉。
癌症――是长期折磨人类健康的疾病,自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首次描述了一些癌症的症状至今,一代代人的努力、一代代人的奋斗却始终未真正降服它,而癌症却无情、残忍的肆虐着人类生命和希望。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个癌症患者。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07年全球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基于癌症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癌症正式列入慢性疾病,并呼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全球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是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中国卫计委慢病控制局局长王彬在会上指出:“我们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癌症的研究和预防治疗,制定了《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治办公室、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县、乡、村三级癌症防治网,积极开展了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在癌症研究及预防治疗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使癌症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存活期延长。”
癌症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纳为慢性疾病范畴,由于癌症及手术、放疗、化疗等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患者常出现心理障碍、躯体功能障碍、疼痛、健康状况减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工作生活。因此在控制癌症危害,积极治疗的同时,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开展癌症康复工作,对癌症患者进行相应的癌症康复治疗和教育,为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增强信心,让癌症患者认识到,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抗癌治疗方面越来越重视癌症康复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发展水平与实际的需求还有着明显的差距,非常需要发挥非政府组织其特有的作用。由癌症患者成立的癌症康复组织在政府和癌症领域专家指导、支持下,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在全国癌症康复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组织和引领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地方癌症康复组织,团结广大癌症患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抗癌明星”评选、“抗癌勇士”、“乳癌呵护俱乐部”、“放飞心中蝶”、“相信生命奇迹”、“我还是我”、“聚爱家园”等许多患者关怀及科普教育等公益活动,为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摆脱对癌症的恐惧,重拾生命的希望,真正的回归家庭和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癌症康复之路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届两岸四地癌症康复论坛”的顺利召开,开创了我国癌症康复领域合作交流的新局面,为癌症康复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学习合作交流机会,不断提高癌症康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让全社会共同为癌症康复的发展添砖加瓦,推动癌症康复事业的深入发展,谱写癌症康复事业的发展新篇章。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10/05/c_125484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