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减肥不当会造成骨质疏松 蔬菜水果有强骨作用
最近一则较流行的微博《常吃橘子骨质不疏松》说:每天吃3至5个橘子能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现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受害人群最多、最具危害性、且尚未能治愈的慢性疾病,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那则微博靠谱吗?
采访专家:南京骨科学会 副主任医师 向立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人到中年骨量开始丢失
个案1:有位年近6旬的女士,下楼梯时,不小心脚一扭,左脚第二趾骨骨折了;逛商店时,脚一别,左脚脚面骨折了。
个案2:有位70多岁的瘦老太太坐公共汽车时,车辆颠簸,竟导致5个腰椎骨骨折。
她们为何这么容易骨折?骨质疏松了!
骨质疏松,是骨组织像蜂窝煤一样,密度低了,强度弱了,在轻微碰撞下也容易发生骨折了。
好好的骨头,为何会疏松?“骨丢失”大于“骨形成”了!
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的,有“破骨”和“成骨”两种细胞:破骨细胞不断地将陈骨的骨基质溶解,并把骨中钙移出,这叫“骨丢失”;成骨细胞随后合成非矿化的骨基质,同时把钙运至钙化区;最后,钙、磷结晶逐渐沉积在骨基质中,骨基质钙化,形成新的骨组织,这叫“骨形成”。
人35岁以前,骨骼中“骨形成”大于“骨丢失”,骨骼逐渐强健起来;45岁以后,“骨丢失”开始大于“骨形成”。当骨矿量大量丢失,骨密度低到一定程度,就骨质疏松了。
为何人过中年“骨丢失”会大于“骨形成”?
因为骨的生成,有8种激素参与调节,其中包括活性维生素D3、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等。人过中年后,性激素等的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病,70岁以上老人是骨折的高发阶段。
为何骨质疏松特别爱光顾女性?
因为,雌激素不仅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还可明显地抑制破骨细胞,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破骨细胞增殖活跃,骨量快速流失,加上女性骨架及骨量天生比男性小,因此更容易骨质疏松。
为什么现在骨质疏松日趋年轻化了?这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2
缺乏运动会提前“骨丢失”
个案3:10月14日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现场,有4个人当场测骨密度,结果是:20多岁的女主持人-1;50多岁的营养学专家-1(副值,表示已出现“骨丢失”。);53岁的排球教练名将郎平+1、一位75岁的老人+5.6。
现在坐班族,基本宅在室内,很少户外运动;上下班则以车代步,上下楼则以电梯代步,还有以网络联络代替登门造访等,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骨质疏松。
运动缺乏和骨质疏松有何关系?
运动,对于骨骼密度的增加,有其特殊的效果!
原因是,骨承受着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外在力量及重力的作用,骨骼承受负荷产生压力,人体骨骼在受到压力时会制造出新的骨细胞来进行自我强化,因此适度的锻炼或体力劳动有助于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同时,运动还可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进而增加骨密度。
研究也确实发现:运动员与经常进行身体活动者具备较大的骨质密度。
《养生堂》女主持人才20多岁,即已出现“骨丢失”;而53岁的郎平及那位75岁的大爷,却依旧“骨形成”大于“骨丢失”,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运动不运动,那位老大爷年轻时喜欢武术,现在仍天天练功。
3
减肥减出个骨质疏松
个案4:有位36岁的白领丽人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减肥。之后,因手指关节疼痛而就诊,手指X射线检查,发现明显骨质疏松;腰椎X光片检查,发现部分腰椎压缩,部分小椎体骨折。骨密度测定,提示严重骨质疏松。她也自述,经常会出现腰背疼痛不适。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节食18个月以后,体重虽减了七磅,不幸的是骨密度也下降了。
因为,人身上适当的脂肪组织,能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等,增加肠钙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而且,尽管骨中脂类含量较低,但酸磷脂在钙化发生区以不同形式存在,含量很大。因此,减肥过量,会使钙大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
再则,现在年轻人喜欢喝碳酸饮料和咖啡。
研究显示,爱喝碳酸饮料,尤其是爱喝可乐的人,骨折几率是不喝碳酸饮料的5倍。原因是,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若摄入过多,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而且大多数饮料含糖较多,摄入过多糖分,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咖啡,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就会增加尿钙的排出。
4
肉吃得过多容易骨头软
南京地区一项人群骨质状况调查发现,不论是腰椎还是髋关节,男人的骨骼平均会比女性提早5年进入骨量减少、逐渐衰退的阶段。
此次调查人群主要是上班族,办公室男性可能比女性还缺乏运动;再则,男性因应酬多、饮食不节制等原因,摄入高脂和高蛋白质食物,高于女性。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多吃肉食不利于骨骼的生长。
因为肉类富含蛋白质。如果摄取了大量蛋白质,就会相应生成大量的代谢物――尿酸及硫酸等酸性物质,这样,机体必然要从骨骼、牙齿中溶解出钙,输送到血液中,尽量调节其酸碱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脱钙”现象。
另外,肉或肉加工品中富含磷,而钙含量却较少。
钙吸收有赖于合理的肠道钙/磷比值,适当的磷摄入对钙的吸收非常重要。但是,摄入磷量若超过1克时,磷会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磷酸钙,阻碍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
再则,如果食用了过多的蛋白质,那么血液中的磷就会过剩,不得不往血液中供给钙来努力改善钙和磷的比例,这样又会发生“脱钙”现象。
还有,血液中的钙浓度一旦升高,肾脏的再吸收能力跟不上,钙就被排到尿中。
同时,男性嗜好烟酒。而酒精可抑制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还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还有直接抗成骨细胞的作用;吸烟,则会降低其性激素的水平。
5
蔬菜水果也有强骨作用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最好的方法是,在儿童、青少年期,合理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尽可能地丰富钙库,到30岁时,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这样人到中年后,“骨丢失”大于“骨形成”了,“骨银行”里的“钱”较多,也不至于“丢失”到“疏松”的地步。
那则挺有名气的微博说,“每天吃3至5个桔子能预防骨质疏松”,这话有道理!
桔子富含β-隐黄素,β-隐黄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骨骼正常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其缺乏时,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平衡被破坏,致使已形成的骨质不被吸收。
桔子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参与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在骨中形成网状组织,让钙质沉着更加密实。
其实,β-隐黄素和维生素C,苹果等许多水果中也都有它们的身影。
再则,研究表明,中老年妇女每日摄入的维生素K在109微克以上,骨折危险可降低30%;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维生素K,就有维持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
原因是,维生K有促进钙在骨基质上沉积的作用。而补充维生素K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绿叶蔬菜。
也就是说,在补钙,以及多晒太阳以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多吃蔬菜水果,才能收到更好的强骨效果。
如果骨密度测量低于2.5个标准差时,预示着骨折风险显著增加。此时单靠补钙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配合药物治疗。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发现骨丢失较快时,立即进行治疗,及时刹住滑向骨质疏松的脚步!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10/21/c_125570554.htm